公积金贷款成垫脚石,高房价门槛仍在

2012年05月20日 07:17   来源:红网   知风

  6月1日起,山东临沂市9县住房公积金贷款额度上限将由20万元提高至30万元。除此外,安徽蚌埠、江西南昌、湖北武汉等部分城市近期也出台住房公积金“新政”。对此,有关政府部门称,这些“新政”是为提振“刚需”,但百姓担心会推高房价。(5月19日《京华时报》)

  对放宽住房公积金贷款额度,百姓担心会推高房价,这种纯朴的心理,倒是对国家房地产调控政策有着简单直观的理解。如果把高房价喻为难以逾越的高门槛,要通过这个“高门槛”只有两种方法,一是逼其降低门槛,二是用垫脚石帮助越过高门槛。那么,有了“垫脚石”,还何愁“高门槛”?

  国家的房地产调控政策采用的是第一种方法,用“限购”来逼退高房价,据说房价已经出现了回落的势头。这种调控手段虽然有点不符合市场经济模式,但很能体现市场规律。如果说高房价是市场供需关系形成的,那么,遏制消费端,房产商就必然会沉不住气。从这个既成的无奈局面来看,通过任何方式给买方提供赊贷,无疑都会扭转“限购令”下的楼市形势,所产生的直接效果,并非有关政府部门所称的“提振‘刚需’”,即使无意也是在“救市”。

  其实,有关部门无需陈述提高住房公积金贷款额度的理由。如果把商品房还原成一种普通合法商品,本来就没必要区分是否“刚需”;而有钱不能买东西的“限购”,也不是市场经济的产物。政府之所以要对地产市场进行行政干预,是因为房地产市场出现了畸形发展的局面。当房子在没有满足“刚需”就脱离了其居住属性,变成资本逐利的筹码时,不管是卖房或者买房,都在房产上寻求暴利空间。致使在房地产开发蓬勃发展的大好形势下,住房难问题反而更加突出。而在这一轮资本博弈中,金融信贷“功不可没”。无论是身价不菲的地产商,抑或是赚的盆满钵溢的炒房者,他们获取“第一桶金”的资本,大多通过银行贷款“寅吃卯粮”。因此,这番经济繁荣被称作“泡沫经济”。

  对这种已经充分暴露弊端的市场现象,政府不管是出于国计还是民生的考虑,出手调控势在必行。一方面利用经济杠杆调整信贷政策,另一方面通过“限购”调整供需现状,总之就是一个“逼”字。这对疯涨中的房价必然是釜底抽薪。而在国家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初见成效,房地产市场乍暖还寒之际,部分城市以提振“刚需”为由,提高住房公积金贷款额度,无疑是给初显疲软的房地产市场一剂“强心剂”。实际上,不管是以何种合理的借口给购房提供垫付,都会打破调控政策下的楼市僵局。这一政策引起的市场松动,至少会延缓房价回落的进程。

  笔者不想辨析提高住房公积金贷款额度本质上的对错,因为,国家的调控政策原本就是对这个畸形房地产市场的“杜冷丁”。即使提高住房公积金贷款额度从大道理来说是“维他命”,但恐怕会影响“杜冷丁”的疗效。

  国家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包含了解决高房价引起的社会问题,具体的说是解决百姓的住房难问题。但为何提高住房公积金贷款额度遭到了百姓的质疑,担心会推高房价?这就说明提高住房公积金贷款额度的得益者并非“刚需”中的百姓。百姓对调控政策的理解也许很简单,就是通过与房产商的“对峙”甚至“死掐”逼退房价。此时此刻,任何对此造成松动的行为,都是难以容忍的。

  面对高房价引起的社会问题,让房价回归合理的利润区间才是治本之策。如果用“垫脚石”帮助一部分人翻越高房价这道门槛,实则还是在延续房地产“竭泽而渔”“寅吃卯粮”的发展模式。或让一部分人钻政策的空子继续“炒房”,或让一部分人沦为又一批“房奴”。而稍显冷落的楼市,必将“枯木逢春”。

(责任编辑:年巍)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