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准率下调后 4200亿资金流向哪里

2012年05月14日 09:29   来源:千龙网   周俊生
    中国人民银行5月12日晚间发布公告,决定自5月18日起,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根据这一决定,将有4200亿资金在央行解冻,回流到各商业银行,并经由商业银行通过信贷渠道进入市场。

    这是央行从去年年底开始启动货币政策微调以后的第三次降准,其直接的动因显然是近日多个中央政府部门公布的一系列经济数据传递出了经济增速减缓的明确信号。今年4月份的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增速为-0.7%,这是这一指数连续两个月出现下降,并且是2009年12月以来的新低;1至4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20.2%,创下2003年以来的最低值;4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在扣除价格因素后同比增速为9.3%,比上月回落2.6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则回落了4.1个百分点;4月份的发电量同比增速骤降到0.7%,而这个数据在上月还保持7.2%的纪录。把这些数据综合在一起,告诉我们的一个事实是,我国宏观经济正在进入以前少见的低迷时期。

    而与这一系列不太好看的数据对应的是,央行公布的4月份的信贷数据也创下了低纪录,当月人民币贷款增加6818亿元,同比少增612亿元,与3月的1.01万亿元比较,减少幅度高达32.5%。两相对照,这无疑是商业银行对实体经济支持不够的一个“铁证”,央行显然不能安之若素。因此,央行以下调存准率的实际行动来表明它对宏观经济稳定运行的支持,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不过,要使下调存款准备金率解冻的4000多亿资金进入预定的部门,还需要央行及相关方面做出巨大的努力。

    认真分析起来,目前出现的经济增速减缓,固然有内需和外需市场不振的客观原因,而另一个重要因素也不容忽视,即这种减速其实是中央政府倡导的调整经济结构的自然结果,对此,中央政府早有预见,今年GDP增幅调低为7.5%,已经向全社会传达了这种信号。长期以来,我国GDP的增长靠的是政府主导的扩大投资来拉动的,这种经济增长模式虽然收到了让GDP快速增长的效果,但是也给经济可持续增长带来了不确定因素,因此必须进行调整,GDP再也不能成为经济宏观管理的指挥棒。但是,经济结构调整不可能一蹴而就,经济增速减缓,其实是这种调整过程中必然要出现的一种“阵痛”。

    在经济结构调整、以前奉行的投资拉动经济增长模式受到遏制的背景下,企业对于扩大投资表现得比较谨慎,这是企业作为一个“经济人”所表现出的经济理性。目前出现的信贷减少,在很大程度上是企业主动减少信贷需求的一种结果,而不全是因为银行不愿意给它们提供信贷。央行希望以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的行动来提升经济增速,却难以有效控制释放出来的信贷的流向,因此,如果未来一段时间经济增速继续低迷,央行必须继续以降准来释放流动性,这种释放出来的资金将流向哪里,是央行必须考虑的一个现实问题。

    犹记得,2008年执行宽松货币政策之下释放的过多流动性,超过了当时实体经济的需求,大量流向房地产市场和部分农产品市场,导致房价和部分农产品价格出现飙涨,其后果到现在仍未完全消除。事实上,近期密集公布的经济数据中,还有一个重要的CPI数据,虽然4月份 CPI指数的同比增幅为3.4%,但食品价格的升幅却令人担忧,特别是4月份鲜菜价格同比增速高达27.8%,表明控制物价的压力仍然很重。此次下调存准率后,4200亿资金将流向市场,在企业信贷需求不足的情况下,过于富余的资金很可能流向食品市场,导致物价进一步走高。

    在近期有关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的舆情中,呼声最高的并不是实体经济部门,而是资本市场的有关人士。按照国家现行的政策法规,银行信贷资金是严禁进入股市的,因此这种呼声的背后,不排除有关人士希望借此炒作一把股市行情。尽管在目前这个众声喧哗的社会里,每个人都可以按照自己的功利需求发表见解,但相较之下,国家货币政策决策需要客观分析各种舆情,执行部门也需要更加全面、缜密、专业的考量。

(责任编辑:白羽)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