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先行,塑造政府·市场·社会崭新格局

2012年05月12日 07:27   来源:羊城晚报   

  从经济基础薄弱的边陲省份,一跃成为在全国举足轻重的经济重镇,广东凭借改革开放的先行一步完成了从贫到富的华丽转身;尤其是广东率先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为以往持续的高速增长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如今,广东正面临着由富到强的艰难转型,所凭借的依然是改革的继续先行。

  在广东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在向大会所做的报告中指出,与改革开放之初相比,现在的广东省情已经并正在发生全面的、深刻的、重大的变化,呈现出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他还郑重提醒:“把握得不好,我们就有可能跨不过‘中等收入陷阱’,出现停滞和倒退,已经取得的发展成果也有可能断送。”

  正因为广东先行,所以更早地从高速增长期转入平稳增长期,所以更早进入新旧发展模式交替的关键时期。时移势易,以往的增长方式已经难以为继;当变则变,如今唯有以改革推动转型升级。正如汪洋所言,要形成一套具有强大动力、充满活力和可持续竞争力的体制机制,构建政府、市场、社会三者相互协调、良性互动的格局。

  完善和成熟的市场经济,政府、市场、社会应“各司其职”,既相互制约也相互协调。然而,传统计划经济是“大一统”的管理模式,政府统领一切,无论管得了还是管不了、管得好还是管不好,统统都要管。在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大一统”的管理模式虽历经多次改革,但传统体制的残留依然存在,传统观念的意识依然强大。当市场经济体制的框架基本建立以后,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就成为经济社会领域诸多矛盾和问题的体制性根源。比如,公共权力没有受到有效约束,不时以审批、管理、调控的名义粗暴干预市场运行、扭曲市场机制,不但提高营商成本、增加营商风险,而且权钱交易的权力“寻租”还滋生形形色色的腐败。又比如,市场经济造就了社会的多元化、人员的高流动性,但“一统到底”的传统社会管理模式,政府大包大揽却穷于应付,社会矛盾无法通过有效的利益协调、诉求表达、矛盾调处、权益保障等机制发挥作用,结果不时“小事变大事”,甚至酿成恶性事件。

  因此,广东能否再领风骚,关键在于改革能否继续先行,尤其是能否率先塑造政府、市场、社会之间崭新格局。改革的关键是有效约束公共权力,给权力划出合理合法的边界,限制其随意、任意、故意地干预市场的资源配置和社会的自我管理。简而言之,就是政府要向市场放权、向社会放权,回归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提供者的本分。公共权力的“有形之手”不再“乱摸乱动”,市场的“无形之手”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社会的“众人之手”才能以各种有效方式依法实现自我管理。

  改革的关键就是改革的难点,难就难在既得利益的重新分配和调整,难就难在特殊利益集团的强大阻力,难就难在需要掌握公共权力的人“自我革命”。汪洋坦言:“我们要以自我革命的勇气,坚决打破背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的利益格局,解决政府职能越位、缺位、错位等问题,使政府真正成为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提供者。”

  凭借“革计划经济命”的无畏勇气,广东创造出举世瞩目的经济奇迹。向市场和社会放权,无疑又是一场革命,而且对政府来说是“革命革到自己头上来了”,更需要无畏的勇气。然而,改革不进则退,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早就说过:不改革,死路一条!

(责任编辑:王雅洁)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