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武汉江水文化

2012年05月12日 07:21   来源:长江日报   李强
    大江大河大湖大武汉,武汉最大的特色是水。

    有人说武汉是一座移民城市,没有个性;有人说没有个性就是个性;有人说武汉文化具有包容性、兼容性和多元性;有人干脆把武汉文化分成三块:武昌首义文化、汉阳知音文化、汉口码头文化。实际上从武汉的地理成因、历史演进和自然现状中去探讨,水应成为武汉最醒目的城市文化符号之一。

    海陆交替,沧海桑田,1.3亿年前的侏罗纪时期,长江中下游发生了较大规模的燕山运动,形成了武汉今天的山水地貌。从500年前汉水改道由龙王庙入长江起,武汉拥有了世界独有的两条大江交汇于城市中心的特点,500多个湖泊和数万个塘堰镶嵌在武汉土地上,东湖是世界上最大的城中湖。

    武汉被称为“江城”,也有人称之为“湖市”。水滋养武汉的历史文化,滋养无数志士名人,也成就了汉口四大古镇之一的美名,九省通衢的地位。武汉的水,一是通,四通八达;二是中,承东启西;三是多,水系发达;四是全,具备江河湖泊、水库、塘堰各种水体;五是富,武汉人均水占有量是全国的37倍,是世界发达国家的10倍。武汉的人文历史,就是武汉人依靠水、搏击水、利用水、改造水的历史。

    《尚书》记载:“江汉朝宗,其流汤汤。”《诗经》记载:“江汉汤汤,武夫洸洸;滔滔江汉,南国之纪。”崔颢的黄鹤楼诗把两江四岸描述得淋漓尽致。李白的“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明确地把武汉特色“江城”点了出来。清朝末年,日本人水野幸夫首次将武汉称为“东方芝加哥”,后来孙中山也引用了这一命题。

    历史文化名人看中的是武汉江水景致,而历史政要人物则看中的是武汉江水的政治、经济地位。辛弃疾在《水龙吟》中赞叹“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张之洞有联云“昔日整顿乾坤,缔造多从江汉起;今日交通文轨,登临不觉亚欧遥。”孙中山说:“枢轴总揽水陆交通,西连北控,武昌真是天下的根本重地。”毛泽东对武汉的江水更是情有独钟,他在武汉数度搏击东湖与长江。国务院批准的武汉总体规划明确表述:“要把武汉建设成为具有滨江、滨湖特色的现代城市。”

    当代不少学者也极为看重武汉,并充分论述过武汉的江水特色。余秋雨说:“中国文化从根本上说是‘大河文明’,能称得上大的城市,只有大上海、大武汉、大重庆,武汉应立足自然生态,做足长江文章。”冯天瑜说:武汉最富特色的地方就是两江交汇的龟蛇山和龙王庙形成的三角地带,这里可以营造一个世界顶尖的城市风光区域。还有的学者更加明确指出:武汉得水独厚的灵气和气势,世界上哪座城市能具有,能兼备?

    水是武汉独特的优势,它编织三镇,成就江城,通连九省,孕育万机。有人说武汉有首义文化、大禹文化、知音文化、码头文化、商业文化、三国文化和盘龙文化,这林林总总的文化,有哪个文化在武汉不是与江水文化相生相依?可以说,武汉的城市之根就是江水,武汉的自然特色也是江水。江水文化是武汉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的积淀,是武汉诸文化之母。

(责任编辑:王雅洁)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