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评论频道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齐鲁晚报:扬州新政只是“救市”的另一种写法

2012年05月10日 07:56   来源:齐鲁晚报   盛翔
    江苏扬州发布个人购房奖励政策,购成品房(精装修房)最高可享受房屋合同价款千分之六的财政补贴。对此,业界普遍认为,这是在打擦边球,借鼓励购买精装修房之名刺激市场需求。扬州房管局却回应称,部分媒体对文件精神存在错误理解,扬州新政决非“救市”,而是为了加快推进扬州市成品住房的开发建设,到2015年实现市区中心城区新建住房中成品住房比例达到40%的目标。(据新华社5月9日电)

    去年,佛山在“加强调控”名义下收缩限购范围,当日即被叫停;今年2月,芜湖以“加强保障、吸引人才”为由出台契税补贴,施行了不到三天;同月,上海摆出居住证等同户籍的姿态,试图扩大二套房市场,也是一周两变草草收场。如今,扬州又来了,理由则换成了“推进成品住房开发建设”。接下来,公众想看的是,扬州新政会如愿成为“漏网之鱼”,还是重蹈此前地方救市的覆辙?

    扬州新政算不算救市?不仅扬州坚决否认,此前的其他地方也都如此。关键是,我们不能看地方政府说了什么,而是要看其真正做了什么。政府财政拿出真金白银补贴到楼市,并且直接着眼于促进销售,如果这都不算救市,那只能说地方政府的字典里从来就没有救市一说。扬州虽然是非限购城市,但也不可避免地跟随全国调控而出现楼市成交量萎缩,土地市场随之一片冷清,地方财政压力增大。打着促进精装房销售的幌子,财政拿出不到一个亿,带来的税收却可能是20个亿,这就是新政背后所打的算盘。

    不知道扬州准备拿这样一大笔钱促进精装房销售,其资金来源是如何解决的:事先是否已经列入本年度预算,又是否经过人大的批准和纳税人的同意?最令人生疑的是,如果政府部门果真只是要促进精装房销售,为何首先想到的办法却是拿钱砸呢?当地财政是否已经“不差钱”到了这样的程度?在嗷嗷待哺的民生领域,是否也有这样的慷慨?其实,要提高精装房比例,根本不需要拿纳税人的钱来促销,只需在土地出让时做出精装房占比规定,同时在精装房质量以及明码标价上加强监管就可以了。

    之所以非要拿纳税人的钱来促进精装房销售,说到底不过是需要借用这样一个由头。这与此前其他“以身试法”的地方,本质是完全一样的。芜湖搞“吸引人才”不行,上海在居住证上动脑筋也不行,那么我促进精装房销售总该可以吧?扬州政府官员没准认为自己想得很巧妙,其实不过是“茴字的另一种写法”而已。在类似地方新政屡被中央叫停之后,非但没有任何反思收敛,反而仍旧不停换着花样叫板,简直就是明知故犯屡教不改,非严格问责不能遏制类似蠢动。

    一边是降价房闹频现,另一边是地方新政迭出,共同扮演着楼市调控中的搅局杂音。如果地方政府始终不能认清楼市调控的全局性意义,阳奉阴违地和中央调控政策唱反调,楼市调控的失效风险首先就会来自对调控政策的执行层面,因此强化地方政府问责永远是落实楼市调控的关键。

(责任编辑:白羽)

分享到:
延伸阅读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观察家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