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牌”保障房,伤害政府公信力

2012年05月10日 06:57   来源:红网   张绪才
    去年,开建1000万套保障房的任务被层层分解,其中,武汉分到11.8万套的任务量,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排名第一。记者调查发现,目前一些地方保障房建设进程缓慢,并存在以旧充新,以企事业单位宿舍楼充当保障房等情况。不只武汉,珠海、东莞等都有将宿舍楼“贴牌”为保障房的情况。渣打银行的一份调研报告认为,国内真正新建保障房不足三成。(5月9日《新京报》)
    
    实施“保障房工程”是重要的民生问题,为加快保障房建设,2011年,国家新增了1000亿元中央投资,住建部与各地政府签订“军令状”,要求必须在2011年10月31日前,完成1000万套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的分配任务,否则地方政府将受到严厉处罚,这一连贯性举措,体现了中央政府对保障房建设的高度重视。然而,在武汉,珠海、东莞等都有将宿舍楼“贴牌”为保障房的情况,公众不得不对一些地方保障房的“含金量”存疑。
    
    有一个情况不得不说。去年6月初,媒体还在报道“保障房建设时间与任务进度明显不同步”,但到了7月份之后,保障房建设“如有神助”,一夜之间“千树万树梨花开”。各地陆续发布出让人振奋的数字,比如,陕西省,除计划内的790个项目外,还超计划开工9个,开工项目总数占目标任务项目数的101.1%。去年11月14日,武汉市住房保障与房屋管理局曾以报纸广告专版的形式刊登文章,称“保障性安居工程目标101.98%圆满完成”。数字光鲜,令人振奋。
    
    真的是有“神助”?在突飞猛进的光鲜数字背后,不免存在一些地方在保障房建设上使用上了“各显神通”的“战法”:有的是以商品楼充“保障房”,有的则是以旧充新,将旧公寓“贴牌”为“保障房”。以武汉市东湖高新区为例,已建成十多年的一栋学生公寓,被钉上了“公租房”的牌子,并称是去年开建的,至于为何如此,相关人员称,可能“搞错了”。不过据报道,在东湖高新区仅有的8个项目中,“搞错了”的似乎不止茅店学生公寓。而且,职工宿舍也被“筹”为保障房。
    
    学生公寓“搞错”为保障房也好,宿舍楼“贴牌”或被“筹”为保障房也好,恐怕不只武汉才有,也不只是珠海、东莞等有。在一夜之间“千树万树梨花开”里,到底有多少是“搞错了”的,有多少是“滥竽充数”的,各地方政府心知肚明,只看谁愿意把“水分”挤干。
    
    “官出数据、数据出官”,“搞错了”的“贴牌”保障房,曝露出某些地方员的急功近利、好大喜功,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不良行政思维。然而,保障房建设事关“住有所居”的目标的真正实现,更为重要的是,作为一项国家政策,也有着必要的严肃性,岂能走样!如果在保护房建设上,不挤干水分,来实打实的,不仅会使“住有所居”的目标难以真正实现,使这项“工程”本身“很受伤”,也会使政府的公信力受到伤害。

(责任编辑:白羽)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