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2年4月1日至2013年3月31日,央行专项票据置换进展顺利的县域法人金融机构,获准执行低于同类金融机构1个百分点上缴准备金率的政策优惠。这充分体现了货币政策微调的灵活性,发挥了差别化存款准备金率的正向激励作用,可以有效促进“三农”信贷投放。
今年以来,央行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预调微调就是根据经济金融运行情况,按照“总量适度、审慎灵活、定向支持”的要求,综合运用利率、汇率、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等多种政策工具,促进信贷结构优化,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近年来,在监管部门的大力引导下,涉农金融机构持续推进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水平明显提升。但在很多地区,“三农”仍是金融服务的薄弱环节,面临有效信贷投入不足的问题。为此,央行、银监会曾出台政策,鼓励县域法人金融机构将新增存款主要用于当地发放贷款,促进县域信贷资金投入,进一步改善农村金融服务。
央行此次下调部分县域法人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是对一些开展“三农”金融业务良好的小型金融机构实施正面激励政策,有效增加了“三农”信贷投放规模。比如,在湖北省宜城市,1家村镇银行以及6家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获准下调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可以释放7000多万元资金,有力支持了县域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实施差别化存款准备金率动态调整,是央行货币政策工具的一项重大创新,有助于促使银行信贷增长与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有机结合。2010年10月,央行调高工行、农行、中行等6家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50个基点,以进一步控制信贷投放增速,缓和通胀压力。2011年春节后,人民币新增贷款出现井喷,中小银行放贷冲动强烈,央行又及时调高了以40多家城市商业银行为主的部分中小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差别化存款准备金率逐渐成为央行货币调控的常态工具。
当前正值春耕旺季,农业信贷需求处于高峰期。3月底,央行已对565家农业银行改革试点达标县支行的存款准备金率下调2个百分点。这可以增加约230亿元的可用信贷资金,有助于这些支行根据农时和农业生产经营特点,及时安排贷款资金,切实满足春耕备耕贷款需求。
央行此前公布的数据显示,3月末我国广义货币(M2)余额同比增长13.4%,较前两个月有所回升,银行体系流动性稳步增加。接下来,在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处于合理水平的同时,货币政策应当重点考虑如何有效定向支持实体经济。值得一提的是,差别化存款准备金率调整,也是促进金融机构稳健运行、防范支付风险的有效手段。对一些资本充足率较低且资产质量较差的金融机构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不仅有助于其抑制盲目扩张贷款,还可以避免金融宏观调控中出现“一刀切”现象。因此,在实施差别化存款准备金率时,还需与该类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资产质量状况等指标挂钩,进一步促进银行体系稳健运行。
(责任编辑:白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