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性投资决定经济筑底时间

2012年05月02日 08:08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谭浩俊
    金融危机以来,投资扮演了最重要的拉动经济增长、避免经济过快下滑的角色,问题在于,此轮投资,更多的是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建设和房地产等各种非生产性投入,生产性投资并没有同步跟上。

    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要想继续进行大规模的政府投资和房地产投资,已不具备条件,也不符合中国经济发展规律。唯一的出路,就是加大生产性投资的力度,提高生产性投资对经济的拉动力。

    日前,在由广州经传软件、深圳大德汇富共同主办的“2012中国经济与资本市场报告会”上,知名财经评论员叶檀指出,中国实体经济接近崩溃,银行难现高利润,年内股市也难现牛市。

    悲观之情,溢于言表。中国经济到底是不是已到了叶女士所说的悲观地步,是不是比2008年还要可怕、还要悲惨,值得好好分析与思考。

    笔者的观点是,中国经济形势不容乐观,但是,决没有到了应当悲观的地步。只要措施得当,还是能够挺过去、顺利地走过去的。这里所说的措施得当,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能否有效启动生产性投资。如果生产性投资能够被激活,不仅可以有效遏制经济的继续下滑、缩短经济筑底时间,而且能为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结构调整等打下坚实的基础。

    众所周知,作为“三驾马车”之一的投资,不仅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而且每当经济出现问题时,也都扮演了重要的调控和稳定角色。

    需要把握的是,投资作为一种手段,对经济的拉动和促进作用,也不是绝对的,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负面的。关键在于,要掌握好投资的结构和方法、节奏和力度。尤其在投资结构问题上,必须处理好生产性投资和非生产性投资、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需要和全局需要的关系,使各种投资之间能够保持密切协调、有效运行。

    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一个十分突出的矛盾和问题,就是经济增速的持续回落。造成回落的原因,除了出口严重受阻、消费没有有效启动之外,投资增速的持续回落,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而在投资回落中,生产性投资严重不足,投资热情不高、投资欲望强,是最根本的原因。

    我们知道,金融危机以来,投资扮演了最重要的拉动经济增长、避免经济过快下滑的角色,问题在于,此轮投资,更多的是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建设和房地产等各种非生产性投入,生产性投资并没有同步跟上。

    虽然非生产性投资具有短、平、快的作用,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形成对经济的拉动和稳控,但是,却缺乏可持续性和后续拉动力。如果生产性投资不能及时跟上,一旦非生产性投资规模受到控制,投资的拉动作用就会急剧下降,并直接影响经济的发展。

    目前的经济增速持续下滑,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投资的持续下滑,特别是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减少和房地产市场的调控。而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要想继续进行大规模的政府投资和房地产投资,已不具备条件,也不符合中国经济发展规律。唯一的出路,就是加大生产性投资的力度,提高生产性投资对经济的拉动力。

    关键是生产性投资似乎也遇到了瓶颈。首先,政府在投资的导向方面,不利于生产性投资的启动。一方面,政府在对投资项目的支持方面,几乎把所有的政策、资源以及可供支配的财力,都给了政府融资平台、开发商等非直接生产单位,实体产业极少得到支持;另一方面,却把政府运转和公共事业发展等所需要的税收负担等,全部“留”给了实体产业,使实体产业背上了十分沉重的负担。在这样的导向下,实体企业还有多少投入的欲望和热情呢?生产性投资还如何能够有效启动呢?

    与此同时,这几年银行在资金的投放方面,也主要投向了政府融资平台和房地产企业,实体企业得到的信贷资金支持很少,而且成本很大。自然,生产性投入就没有保证了。

    加上房地产、金融等行业暴利横行,大量资本转向这些虚拟行业,也使生产性投资急剧减少,对经济的拉动力急剧下降。

    改革开放30多年的经验告诉我们,要保持经济的平稳、快速发展,增强经济应对各种危机的能力,就必须加大生产性投资的力度,夯实实体经济的基础。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中国能够在内外压力并存的情况下,从容应对,顺利度关,表面看,是出口发挥了根本性的作用,实质上,也与实体经济基础扎实密不可分。如果没有实体经济做保证,出口也很难发挥作用。而实体经济基础扎实的根本原因,就是生产性投资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保障。正是因为生产性投资始终保持良好的节奏,才使实体经济的发展没有出现“空心化”现象。

    今天,面对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影响,经济却出现了持续下滑的现象,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实体经济在虚拟经济的强力挤压下,正在被边缘化、空心化,已经经受不住太大的风浪和冲击。如果再不重视实体经济的发展,不重视生产性投入,谁也不能保证,中国经济不会出现一场严重的危机。

    首先,政府的发展思路必须转到实体经济上来,转到重视生产性投资上来。一方面,在政策、资源的分配方面,要更多的向实体经济倾斜,向生产性投资倾斜;另一方面,要切实减轻实体产业的负担,让实体企业有更多的财力和物力用于生产性投资。同时,要对各种生产性投资给予财政扶持、财政贴息等,吸引更多的资本投入到实体产业。

    第二,银行的信贷投放要有利于实体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企业加大生产性投入。银行的信贷资金,不能再围着政府融资平台、开发商转,而要围着实体经济转。新增贷款,必须绝大多数用于实体企业,且必须降低资金成本。监管部门必须提出具体的措施和要求,特别对生产性投资,要加大信贷支持力度。

    第三,要给民间资本更多的投资空间,尤其是垄断领域,要全方位地对民间资本开放。只有把民间投资者的投资欲望激发出来、投资热情激活,实体经济的发展才有保证,生产性投资才能增强。

    第四,要加大对暴利行业、暴利产品的控制和打击力度。只要有暴利存在,资本的投资目标就会转移,就会影响资本向实体产业的投入,生产性投资也就很难启动。必须在政策、制度、体制、机制等方面,对暴利形成有效的打击和约束。

(责任编辑:李志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