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评论频道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游客“逃票”,缘于风景“看不起”

2012年05月02日 07:14   来源:红网   张绪才
    近日,网上流传的泰山“逃票攻略”引起了泰山管理部门的关注。该攻略共记载了六条逃票路线。而这并非单一现象。通过百度搜索“逃票攻略”,近一周的相关条目超过1万条。海量信息中,从三山五岳这些大好河山,到苏杭这些“人间天堂”,再到四川、云南这些旅游大省,各种景区的详细逃票路线、方法,在网上都能找到,而且许多线路都有危险,有的明确要求逃票者“翻过去”“蹭过去”,可谓惊心动魄。(5月1日《广州日报》)
    
    大概没有谁会想到还有这么一天,从来都上不得厅堂的“逃票”行为有朝一日也“风光”起来。一边是大加挞伐游客的不文明习惯的声音,一边是网友热炒旅游景点的“逃票攻略”。这绝非是福音。而逃票者“不怕死”、“翻过去”、“蹭过去”,步步惊心背后折射出来的恰恰是风景“看不起”的无奈,值得管理者、经营者们深思。
    
    景区收费没有不妥,但随着我国旅游景区的门票步入“百元时代”,让不少普通群众对部分景区望而却步。在网友列出的对比清单中显示,一张张家界的门票,相当于法国卢浮宫门票的3倍;一张九寨沟的门票,如果用来参观美国黄石公园、印度泰姬陵,“都玩一遍还剩100多元”。门票价格如此“世界领先”,让网友们不禁感叹,徐霞客活在今天肯定写不出游记,李时珍也写不了《本草纲目》。
    
    按理说,自然景区包括一些文化景区,并不是现在人造出来的,是自然与历史进化和演变形成的。从本质上讲是公共资源,不是某一个单位或者说某一个地方的“私有财产”。既然是公共资源,它就应当让公众“看得起”,而不应当成为浑身散发出铜臭味的“吞钱机器”。在这方面台湾就做得不借,台湾对旅游景区及寺庙、博物馆等门票状况,要么不收门票,要么价格很低。旅游业收入主要靠游客带来相关产业税收增加。
    
    实际上这也是“国际惯例”。比如,美国的大峡谷和黄石公园等世界自然遗产公园的门票每张10美元,16岁以下未成年人免费;意大利著名的古罗马斗兽场门票每张6欧元,即使最贵的景点门票价格也不足意大利人均月收入的1%;在法国,不少著名景点一年四季免费,公众都可在开放时间自由进出。这些国家看中的是著名景区的教育功能和社会效应,低价门票为的是让所有人都拥有受教育和受熏陶的机会。
    
    尊重和理解是相互的。“上帝也疯狂”,游客以“逃票”应对实乃一种“以其人之道还治其身”的偏激性策略。试想,如果国内景区门票是按照“国际惯例”,要么不收取,要么收取的价格很低,让游客乐意承受,一些游客又有何必要“逃票”,谁不知道“逃票”既不道德甚至违法违规,而且还会危及游客人身安全?
    
    由此可见,不道德的旅游“逃票攻略”也是广大游客无可奈何的尴尬,这种尴尬不过是“不平则鸣”的条件反射而已。如果每位游客都满意自己的出游状况,“逃票攻略”就会毫无市场。这就需要:还利于民,让利于民,还原景区的公共资源属性,降低门票价格,让每一个游客“看得起秀美山河”。

(责任编辑:白羽)

閸掑棔闊╅崚甯窗
延伸阅读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观察家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