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晚报:且看市场如何验证“油价调整”

2012年04月17日 07:21   来源:武汉晚报   晏扬
    近期,京津地区部分加油站的成品油价格纷纷下调,华东、华南市场也出现较大规模的成品油降价促销现象,部分加油站的油价甚至比调价之前更便宜。据报道,民营加油站是本次“价格战”的主要推手,在其带动下,中石油、中石化旗下的部分加油站也加入降价促销行列。(新华网4月15日)

    成品油价格战无疑是人们最乐意看到的事。自上月油价调整后,正式步入“8元时代”。官方解释是,根据成品油定价机制,此次成品油价本应每吨上调700元左右,因考虑到社会承受能力才降低了调价幅度。

    近期国际油价并无太大波动,既然国内油价没有上调到位,而无论石油巨头还是民营油企都不可能做亏本买卖,那么按理说,市场上应该出现“油荒”才是。但市场的反应恰恰相反,“油荒”没有出现,成品油“价格战”反倒硝烟弥漫,这说明什么呢?

    它至少旁证了一个规律,油价是否合理、是否虚高,始作者说的不算,官方说的也不算,市场才是最客观、最权威的验证者。

    实际上,涨价之后很快爆发成品油“价格战”,过去就有迹有循,如2009年6月30日,成品油价格每吨大幅上调600元,仅过了几天,市场上的降价促销战便狼烟四起,实际零售价下跌幅度最多达500元/吨,几乎抵消了几天前的油价涨幅——这也可看作市场对油价的评价。

    现行成品油定价机制问题多多,需要改革,官方与民间对此已达成共识,但是,人们常把问题聚焦于22个工作日太长以及参考的国际油价不合理。

    笔者认为,现行定价机制的最大问题在于所依据的基准油价虚高。众所周知,该定价机制确立于2008年底,当时,受国际金融危机等因素的影响,国际原油价格畸低(最低时每桶跌至30多美元),而国内成品油价格虚高。这样,当初定价机制其实建立在国内虚高油价的基础上,既然初始的基准油价虚高,那么后来无论定价机制如何运转,油价或涨或跌,国内成品油价格都难免虚高。

    由此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按照定价机制油价尚未上调到位,而市场上却出现了降价促销的“价格战”。可以说,每一次成品油“价格战”都暴露了定价机制的不合理处。

    每次成品油“价格战”都是民营加油站率先挑起来的,他们是降价促销的主要推手。但让人担忧的是,“两桶油”正在强势扩张零售市场,民营油企的生存空间将更加逼仄,市场对于油价的指征、调节作用也在受到挤压。

(责任编辑:白羽)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