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胶囊包不住火

2012年04月16日 07:22   来源:京华时报    王石川
    小小的胶囊,关涉着药品质量,关系到患者健康,还关乎制度尊严。如今,它却装满了大秘密,成了看不见的制度黑洞。

    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曝光河北一些企业用生石灰处理皮革废料熬制工业明胶,最终流向药企。而9家药厂的13个批次药品所用胶囊重金属铬含量超标,超标最高达90多倍。

    “哪天你扔了双破皮鞋,转眼就可能进了你们肚子里”,曾几何时,这还是一句带有调侃意味的冷幽默,如今却能在现实中找到残酷例证。药品安全,人命关天,铬含量超标高达90多倍的胶囊药品,试问,这是救命药还是害人的毒药?

    胶囊药品铬含量超标,暴露出相关制度的全面失守。比如,按照《食用明胶》行业标准,食用明胶应当使用动物的皮、骨等作为原料,严禁使用制革厂鞣制后的任何工业废料。《中国药典》规定,药用胶囊以及使用的明胶原料,重金属铬的含量均不得超过2mg/kg。至于制药企业采购空心的药用胶囊须质量检验,更是制度的刚性规定。

    然而,这一系列的硬性约束,却成了软绵绵的制度空壳——明胶厂明明知道工业明胶被胶囊厂买去加工药用胶囊,却给钱就卖;胶囊厂明知使用的原料是工业明胶,却为了降低成本,大肆使用违禁原料加工药用胶囊;而制药企业呢,也未尽到对药品原料的把关责任,使得这些胶囊一路绿灯流进药厂。

    不少知名药企也采购了用工业明胶加工的胶囊,这越发值得追问。如果连知名药企都操守不保,遑论一般药企,公众的用药安全谈何保证?

    制度的废弛,显然与监管的松弛有关,因为我们又一次看到监管没有跑过媒体。问题胶囊大行其道,首先应归咎于无良企业见利忘义、泯灭职业操守,但监管部门难脱不作为之嫌疑,这些乱象本不该由媒体率先曝光,更应该由监管部门查。

    值得提及的是,15日下午3点,当警方赶到河北一家生产工业明胶的基地时,该工厂的厂房车间突然莫名起火。早不起火、晚不起火,要被查处时突然起火,太诡异!是自然起火还是销毁证据,是否有人通风报信?真相需要水落石出。

    小小的胶囊,关涉着药品质量,关系到患者健康,还关乎制度尊严。如今,它却装满了大秘密,成了看不见的制度黑洞,有企业的无良、有监管的无力,还有患者的无奈。何其悲哉!

(责任编辑:李志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