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光远:GDP增速创新低,宏调需暂忍寂寞

2012年04月14日 07:19   来源:广州日报   马光远

  经济之病绝不在于经济的增速,过度关注经济增速的观念不仅过时,而且对中国经济的健康有很大的危害。

  4月13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第一季度宏观经济数据,GDP较上年同期增长8.1%,增速不仅创下了2009年第二季度以来的最低水平,而且低于此前外界普遍预期的8.3%的中值。引发了外界对中国经济未来的担忧和可能出台新的刺激政策的猜测。

  对于一季度的经济数据,国务院亦在第一时间召开常务会议予以解读,认为当前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无论是工业生产,还是进出口及居民收入等指标都表现良好,认为经济增速处于合理区间。这和一些机构的解读显然不太一致。事实上,从中国宏观数据的表现看,三驾马车除了进出口增速回落明显外,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名义增长20.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8.2%),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10927亿元,同比名义增长23.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20.7%),消费保持了14%以上的正常增速。如果站在一个客观立场,在国际国内因素极其复杂的形势下,能够取得8.1%的增长实属不易,这个数字不仅远远高于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增速,也高于印度6.4%的增长,当然也高于今年7.5%的增长目标。

  同时,从今年经济增长的趋势看,一季度可以说是全年宏观经济最不确定、最困难的阶段,对于习惯了更加漂亮数据模式的中国经济的人而言,一季度的数据让他们颇为悲观,他们呼吁出台新的经济刺激计划,从他们建言的内容看,无非是2008年年底“4万亿”刺激计划的一个翻版,无非是再一次放松货币政策,放松房地产调控,通过加大政府投资稳定增长。

  不可否认,中国经济存在着困难和挑战,实体经济的不振,中小企业的困局,提振内需的艰难以及深层领域的改革,特别是发展模式的转型和经济结构的调整面临的挑战,都是前所未有的。但很显然,即使出台“4万亿2.0版”的刺激政策,除了可以换得短期的好看数据和心理的欢愉之外,对于解决实体经济和中小企业长期发展的问题不仅没有帮助,反而会因此拖延解决,使得这些困难和问题更加严重。过去几年的事实证明,凡是扩大政府投资,凡是刺激房地产,不仅无助于中国经济深层矛盾和问题的解决,而且会导致这些问题更加恶化。中国经济之病绝不在于经济的增速,过度关注经济增速的观念不仅过时,而且对中国经济的健康有很大的危害。

  在这种情况下,国务院常务会议针对一季度的经济数据,提出了今年九项重点工作,包括继续加强调控,着力扩大内需,坚持房地产调控等。可以说,这种维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有利于更进一步指导今后的工作,避免政策的大起大落和左右摇摆。

  中国经济的基本面并不坏,中国经济的中长期发展也是可以期待的,但中国经济的未来取决于发展模式的转型,取决于结构调整的推动,取决于关键领域的改革,取决于反垄断的实施,取决于大规模的减税和对中小企业的扶持政策,而不是速度。中国经济不是快餐,不是廉价的肥皂剧,不能只顾眼前的快乐,而看不到未来的痛苦。我们应该主动告别“明星经济”,告别瞩目的数字,忍受寂寞,为了更健康的未来多做有意义的事。

(责任编辑:武晓娟)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