扔书包论,需要警惕

2012年04月14日 07:05   来源:红网   周舜莹

  “这种变味的教育,学了能有什么用呢?就是考上大学能如何?找到工作又如何?”“我们不是机器,即使是机器,学校也不该把我们当成追求升学率的工具!”近日,江成博国旗下的演讲,又一次点燃了公众对应试教育的讨论热潮。虽然演讲稿中有偏激之处,但也有一定道理。读书究竟是为了什么,如果只为一张文凭就把自己变成应试机器,真是不值。于是不少人评论道:“孩子,别念书了,扔了书包,好好玩吧,未来是一片光明的!”

  有一个曾经的韩粉说过,韩寒的文章让他之后的生活变得很消极。当时备受应试煎熬的他压力很大,所以沉迷于韩的作品之中。“七科考试挂红灯,照亮了我的前程。”“不用读那么多书的,学了也会忘。”深受其中读书无用的观点洗脑,他开始厌恶学习,成绩一落千丈。他不学习,但又向往应试带来的身份认同。见同伴都考上了好大学,他很不甘心,生活也越来越消沉。他悔不当初,于是把矛头指向韩寒,成为了倒韩的一员。

  虽然应试的毒害显而易见,但它还是作为一种游戏规则存在,要改变绝非一蹴而就。再出格的言论,再过火的行为,也改不了现在这种规则。大环境之下,人人都不容易。没有一纸证书,从哪里寻找生存的庇护?连生命的保障感都没有了,自我实现还从何谈起。为应试而教,便没有了自由启发的乐趣,老师会很开心吗?在一定程度上,关注学生的考试状况,也是老师负责任的表现之一。看到自己的孩子学得那么苦,父母会很开心吗?很多时候,长辈的督促也是无奈之举。一定的妥协,其实是为了寻求更大的自我空间,让未来的路能走得更宽更远。

  好的社会不是靠造反闹事而进步的,而是每个人在稳定的秩序下,积极作为,发挥才智,创造价值。一味抱怨体制,怨恨父母师长,仅仅有助情绪的发泄。所有的选择都意味着失去,为应试费神确实会有压抑,但扔去书包也不会见得畅快。书本无罪,真正做选择的人是自己。最好的教育是让每个人都走适合自己的道路,而不是削足适履。应试教育不过是外在的,最重要的还是弄清楚自己喜欢什么要什么,思考自己要付出什么努力,要不要做出一定妥协。只有这样,才会走出属于自己的康庄大道,释放自己的生命密码。

  在应试的强压之下,读书无用的论调容易让人沉醉。别念书了,玩去吧,自有光明未来,这何尝不是另一种的洗脑?对待任何言论都有自己的思考与判断,才会真正拥有独立人格。有人喜欢读书有人喜欢技术工作,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爱好。究竟是应试还是弃学都不代表优劣,自我实现才会带来人性潜能的最高发挥。什么是你的梦想,追梦路上要不要对现实做出一定让步,这才是值得思考的问题。那些不学习就成功的幻想总是让人麻醉,但轻信了可能会后悔一生。风风火火的扔书包论,需要警惕。

(责任编辑:武晓娟)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