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证会遇冷是形式主义结出的果

2012年04月11日 06:46   来源:红网   郭鑫
    海南省物价局拟于上半年召开居民阶梯电价听证会,对实施居民阶梯电价方案的必要性、可行性进行公开听证。目前正向社会征选消费者以及旁听人员。不过,9日记者了解到,虽然12名消费者参加人征选活动已于4月7日启动,也即将于4月11日结束,但是目前还无人报名。(4月10日《南国都市报》)  

    电价攸关每个消费者的切身利益,如何调,调多少,公众很关心,这从网上关于电价调整的众多跟帖、评论就可见一斑。与在网络上侃侃而谈,高调表达意见相比,公众在现实中却表现得很低调。物价局将举办阶梯电价听证会,征询社会各界意见。但征选活动行将结束,却无人报名。听证会遭遇如此尴尬局面,可能跟当初举办部门宣传不够,征选时间相对较短有关,但更多的怕是听证会名声不好造成的。

    价格听证会本意是通过搭建交流平台,让政府、企业、消费者公平博弈,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但现行的许多听证会“跑偏”,成了“涨价会”。2009年,各地纷纷举行阶梯水价听证会,结果几乎是无一例外地涨价。逢听必涨,听涨不听跌俨然成了听证会的必然结果。在一般公众看来,听证会就是形式,涨价早已决定,有关方面只是借听证之名行通报之实。公众反对与否,都改变不了涨价的结果。 

    而且,听证会举办方人员构成失衡,政府、企业、专家代表“位高权重”,利用自己的身份和地位,以及对政策、法律的了解,牢牢占据着话语权的高地。相比来说,消费者代表人微言轻,形同跑龙套,沦为陪衬,即便反对提价,也被“涨声”所淹没。还有,一些听证会中,消费者代表身份造假,限制“反涨”代表的发言时间,可谓乱象不断。 

    逢听必涨的宿命,听证龙套的角色,真假难辨的乱象,让公众对听证会心灰意冷,兴趣索然,听证会信誉一落千丈,降到谷底。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不愿意报名参加听证,不愿当“橡皮代表”也是顺理成章。这是无奈,也是抗争。

    此次海南电价听证会遇冷并非孤例,之前也有报道称听证会消费者不愿捧场。前一阵,爆出了很多“听证哥”、“听证帝”、“听证老太”、“听证专业户”,政府和听证会主办方雇请他们“代表”消费者参加听证。“听证哥”等的出现,一者避免了政府和企业唱独角戏的尴尬,二者可以让他们以消费者的身份支持涨价,让听涨会看上去更合规,更圆满。但“听证专业户”越多,恰恰说明了听证会造假和形式主义越普遍,证明政府的尴尬和消费者的不满越严重。

    让消费者出来参加听证其实并不难,关键要让听证会名副其实,成为有关利益方公平、公开的博弈舞台。首先,让独立的第三方组织听证会,避免涨价方和主办方“合体”。其次,要保证消费者成为平等的参与者和博弈方,拥有真正的权力,敢说不,有人听。再次,要规范听证会流程和遴选方式,增加透明度,全程公开,方便监督。

(责任编辑:白羽)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