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午餐的“红寺堡模式”何以是一道亮点

2012年04月04日 07:17   来源:红网   陈家沛

  经过一年的试点,从今年春季开学起,“免费午餐”工程在宁夏的12个县市区全面推开,26万余名小学生吃上了4块钱标准的免费午餐。怎样确保4块钱保质保量落实在学生的碗里?“免费午餐”工程实施当中有没有其他问题产生?带着这些问题,近日,中国青年报记者走进宁夏红寺堡区,实地了解当地“免费午餐”的运行模式和各方反应。(4月3日《中国青年报》)

  最近,许多媒体都在就这项工程进行采访,从采访到的情况来看,还真发现了不少的问题:有的地方,财政部门对国家下拔的费用长期拖着不及时发放到位;费用一般是发放到相关学校,再由学校去决定怎样花那笔钱。于是,配料中水被列在第一位的壮壮原生态水牛奶之类成了学生的“营养餐”。而且这种“营养品”的批发价为2元,而一旦变身学生“营养餐”采购对象,价格就是3元。而采购光明酸益乳,原本1.25元的批发价格,到了学生餐桌上也就变成每盒2元之类的问题就层出不穷;一些地方,干脆直接从小卖部买垃圾食品当成了学生的“营养餐”。可见,国家花大力气实施的贫困学生营养餐,对学生的“营养”程度十分让人担忧,倒是“营养”了一些本不是受益对象的人。

  而在宁夏红寺堡,学生免费午餐的运行模式让我们看到了亮点。它不是一般的通用做法,而是采取了“企业制作配送,政府相关部门监管,让学校集中精力搞教学”的运行模式。选择一家企业来专门承担午餐的制作与供应,而对于企业从原料采购、加工制作过程、质量与数量等问题,都始终有相关政府的职能部门进行严格的监管,这样一来,许多在其它做法中存在的问题都比较好地得到了解决。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它的亮点起码有这些:其一、避免了“雁过拔毛”与“营养”了不是学生的对象。国家的相关款项不是拔到学校手中,这样可以避免被挪用,被不法商人去“沟兑”校长而让质次价贵的东西成为学生的“营养餐”,让所有的的资金都用到学生身上,真正去营养学生。其二、原料采购对象与采购过程都受到严格的监控,避免在质量、数量、价格、卫生等方面出现不应该发生的作弊等问题,再加上午餐的配送实行的是由企业来专门与专业进行,其设备、工作人员的操作规程、卫生条件等等都有严格的标准,同时也受到政府职能部门的严格监控,从操作过程也保障了营养餐的质量、数量、卫生以及价格的合理。其三、对于学校来说,通常的做法其实也是一种不小的负担,必须花费不小的时间、精力与财力去保证学生享受到营养餐,不仅成本大,质量、价格、卫生方面也难以有保障,而且可能影响学校的正常教学活动。而这一切,在红寺堡的做法里,都不存在了,保障了学校安心于教学工作,也符合分工的基本原则。

  宁夏在实施国家学生免费营养餐工程时,还由自治区另外给自每个学生出一元钱,让学生营养餐的经费达到了四元,而且要求要让四元钱一分不少地进入到学生的碗里,这实在是非常苛刻的。总不能让配送者做亏本买卖吧?对此,当地政府是通过给配送企业优惠政策,让企业从配送学生午餐之外的上下游去想法获得利润来弥补配送学生午餐中所产生的亏损。

  红寺堡的做法与那些问题多多的做法之间的优劣是显而易见的。根本原因在哪里呢?在于政府的真正重视与否。正是由于宁夏政府重视它,在经济发展水平很低的背景下,还另外拿出钱来让学生的营养餐更令人赞赏。由于政府的重视,也才能够对这件事一管到底,对实施中遇到的种种问题与困难,不断想办法来解决。所以,红寺堡模式最大的亮点其实就是政府将它当成一件重要工作来抓。

(责任编辑:王雅洁)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