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评论频道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2元养老金”给“老有所养”提个醒

2012年03月29日 10:47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刘晶瑶

  17年前,家住浙江台州椒江区的黄大伯花200元办了一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现在竟被告知每月只能领2元保险金,网友称此“最牛养老保险”。不少网友担心自己会因猛涨CPI和负利率变成另一个黄大伯。业内人士称,商业养老险可能真不保险;北京人社局称,“2元养老金”只是极端个案,无需杞人忧天。(3月28日《新京报》)

  每月领2元养老金,这一事件的确有点黑色幽默的感觉,在物价高企的今天,这点钱甚至远远追不上“葱击波”上涨的步伐。据统计,中国现有老龄人口已超过1.6亿,且每年以近800万的速度增加。在中国快步迈入老龄化的当下,如何养老成为社会难题。在国人固有的未雨绸缪的传统观念之下,每个人对养老问题都会仔细加以斟酌。

  随着人们从传统农业社会中逐渐剥离,养儿防老的观念也与计划生育不太协调,倒是在独生子女浪潮到来后的今天,有人认为现如今三四十岁的社会中坚力量,可能成为中国最后一代赡养老人的人,也是被下一代弃养的第一代。虽没那么夸张,但在独生子女政策之下,两个年轻人养一个小孩,同时照顾四个老人,还要工作、事业,即使有心,也很可能无力赡养。社会化养老是必由之路。在这样的现实困境下,如何完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包括保障养老金的及时发放,并且发放金额能够与物价水平增长相一致就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拿什么养老?储备养老金,通胀是大敌。有人算过,而如你现在已有100万元养老金储备,不做理财情况下,按每年5%的通胀率算,30年后这笔钱的实际购买力只有23万元。17年前,黄大伯拿出200元缴纳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当时这笔钱尚能购买一瓶茅台酒,而现在呢?

  其实,为了实现社会的老有所养,从2005年起,我国已连续8次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企业退休人员月均养老金标准达到1500元,总体待遇水平翻了一番左右。但是仍有不少退休人员感觉日子很紧巴,生活水平没有实质性提高。这背后是CPI和负利率的双重作用,也有养老金双轨制所导致的一定程度上的分配不公,更重要的是养老金缺乏透明公开的机制,缺乏保值增值的有效渠道。

  “2元养老金”显然离老有所养的目标距离太远。而作为老百姓“保命钱”的养老金,究竟如何实现保值增值,让发放到人们手中的养老金实现逐年递增也是社会共同面临的难题。养老金的基本性质,决定了它的投资是一个只许保值盈利,不许失败亏损的项目。因此,养老金投向哪里,是决定其盈利与否的最直接因素。在这方面,我们不妨多多借鉴发达国家现有的成功经验,在投资上更注重实体资产,实现投资组合的多元化:另外,鼓励雇主推行自有的员工养老金计划等。

  虽说“2元养老金”是极端个案,但我们还是期盼养老金这笔账能算得更明白些,让到了需要养老年龄的我们都能真正实现老有所养。

(责任编辑:武晓娟)

分享到: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观察家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