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消除“葱击波”?

2012年03月26日 08:50   来源:大河网   朱波

  刚开春,一面是城里人叫着大葱太贵“买不起”,一面是菜农郁闷大葱价钱低、“卖不出”,如此“冰火两重天”到底因何而起?

  作为餐桌配料的大葱,这两天成了媒体报道的主角:10元买两根大葱成为重要新闻。日前,北京一网友专门到中关村附近菜市场作了一番小调查,卖菜人介绍,前两天涨到过6元1斤,不过今天已经有些回落,价格是4元一斤,也有人卖到4.5元。

  近年来,某种农产品价格突然大涨甚至暴涨的,大葱不是第一个,大蒜、生姜、绿豆等都曾有过这样的经历。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有关部门调控下,大葱价格不久后一定能回到正常价位。

  菜农、城市市民,两头普通百姓在蔬菜价格飞涨中竟然都是利益被侵害者。并且蔬菜价格上涨暴露出原本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农副产品市场竟然也出现了失灵状况。“谷贱谷贵”为何都伤农?这不得不让我们沉思。

  面对菜农、市民叫苦不迭,于是,各地纷纷出台了“直接干预菜价”的政策。甚至细微到了白菜、萝卜不能高于多少钱。

  政策直接干预菜价其做法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如果一系列的措施导致的结果打压了种菜的农民的源头价格,可能会伤农。

  媒体报道,蔬菜运输到市场后,零售摊位费年年涨、年年提高,各种市场管理费、卫生费、健康费、安全费等五花八门。菜价的利润都被成品油、过路费、各种罚款、摊位费、卫生费、健康费、管理费、安全费等吞噬了。而在蔬菜产业链中真正的劳动者农民、运输户、菜贩以及零售商户并没有赚到钱。这使我们认识到,控制物价、治理通胀,不但要管住货币,打击投机炒作,更不能放过对垄断者、市场管理者的管理和约束。

  从生产、流通和消费3个角度来看,可以说某种农产品突然涨价已经不是一把“双刃剑”,而更像“三棱刀”,它伤的是商品生产的各个环节。

  因此,稳定农产品价格是一个系统工程,其中政府部门应当担负起责任,利用“有形之手”,加强市场调控,维护市场平稳。针对部分农产品价格暴涨暴跌的现象,政府“有形之手”要从生产到流通环节加强监管和调控,一方面提高农业生产经营和流通的组织化程度,把产地的优势变成市场的优势;另一方面要加强市场监管,打击囤积居奇、哄抬价格等不法行为,消除市场误解和恐慌。另外,各地在出台“直接干预菜价”的政策上,应该大幅降低蔬菜市场的入门费,只有真正减少流通环节的费用,让菜贩子赚到他们应该赚的钱,蔬菜流通的环节才能活起来。

(责任编辑:武晓娟)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