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的59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即“国家级贫困县”)名单对外发布。从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公布的这份名单可以发现,调整后,有38个县被调出,又有38个新面孔入围。贫困县的总数没变,各省的名额没变。戴上“帽子”的不愿摘下,与此同时,很多地方为了戴上这顶“帽子”而努力。重重优惠让“贫困县”的争夺非常激烈。(3月23日《新京报》)
“国家级贫困县”,如此并不光彩的名头,这么多地方趋之若鹜,大家争着“贫困”、争着“落后”,到底谁应该反思?是政策层面出了问题?还是这么多地方政府“好吃懒做”?对于贫困,国家的帮扶必须有,无论是政策还是资金,都应全力以赴。共同富裕,毕竟是国家经济建设的最终目标。但现实的纠结是:在如此给力的帮扶下,大多数贫困县依然“快乐”地贫困着。更有甚者,有的贫困县被再次“贫困”后,居然锣鼓喧天、张灯结彩地庆贺。这种我“穷”,我“快乐”的极致表现,映射出的病垢,真的不容小觑。其实这种另类的“贫困”,留给公众的质疑只有唯一:这些“贫困县”就是盯上了国家扶贫这块“肥肉”。
过日子,要是穷了,多有尴尬。首先要节衣缩食,再次要避免应酬,防止吃了这顿没有下顿。再就是要积极寻找谋生的方法,尽快脱贫,尽快做到“有尊严地生活”。穷则思变,变则思通,正所谓人间正道是沧桑。但,诸多地方争抢“贫困”的激烈场面,不能不审慎观之。看不到进步的迹象,看不到发展的雄心,把一个争创“贫困”的糗事,搞得热火朝天。看那决心就是要一“贫”再“贫”,坚决要“贫”。自然,市面上也就多有微词了。
国家拿钱救济,这么多县还年复一年的“贫困”;国家政策优惠,这么多县还日复一日的“贫困”。是不是这种无偿的给予,把这些县的“惰”性给惯出来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日子,确实舒服。不需要蓝图,不需要艰苦创业,更不需要大脑思考。只要简单的“衣衫褴褛”一下,国家税费该免的就免了,而且还有大把的扶贫资金供给,贫困的诱惑如此“魅力”。原因如此,个别县获得“贫困”后的喜形于色,欢呼庆贺也就了然了。
想到一句励志的话: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么多贫困县抱着国家的“扶贫奶嘴”不愿放手,倒不如下决心,“一脚”把他们踢开。市场经济这么多年了,让他们自己闯一闯,应该无妨,应该无害。而且这种长期的扶贫,很容易把一些县培养成“温室中的花”,中看不中用。对于这种以“穷”的“快乐”,应该刹一刹车、松松油门了,就算不能一次性“断奶”,也要尝试慢慢地“断奶”,再到最终“断奶”。
(责任编辑:李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