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报:对22岁教授既不棒杀也不捧杀

2012年03月23日 07:03   来源:新民晚报   凌河

  前天下午,中国最年轻的教授出炉——中南大学22岁的大三学生刘路,由于破解了堪称国际数学难题的“西塔番猜想”,被聘为正教授级研究员,还获得百万元的奖励。

  这件事已经成为网上的热点,转帖万千,不胫而走。刘路的破解,震惊了国际数学逻辑界,而22岁的正教授,又如何震惊我们的国人呢?

  一是刘路会不会也被“人肉”,甚至“拍砖”拍到死?这似乎并非一点杞忧。按照这几年反复上演的常例,对于一个嘴上没毛的正教授,我们会不会照例怀疑他是不是“X二代”呢?会不会惯常地疑虑他的论文是不是“抄袭”甚至“剽窃”呢?会不会也把他的“爹”或“干爹”以及再上几代的老祖宗“人肉”出来,再来说他的“猫腻”呢?这样的“猫腻”不是没有,于是我们形成了“思维定势”,走上了“怀疑一切”的不归路,一个官员“破格”,因为年方而立,所以一定是“衙内”,一个学者脱颖而出,因为只有22岁,怎么能没有“问题”呢?于是要拍砖,于是要棒喝,这样一种“定势”,难道不会卷土再来么?这是一种“杞忧”。

  还有一种担忧,那就是另一种“杀”——捧杀。“世界上最年轻的教授”的桂冠,昨天已经戴在刘路头上,“自古英雄出少年”的赞誉,也已经遍及网上,“奇才”和“神童”,也已铺天盖地。国人的惊喜,似乎可以理解,但刘路却还是个22岁的学子,他的“破解”,也只是数学专长的第一步,今后的道路还十分漫长、十分坎坷。千万不要把刘路捧到天上去,尤其不要按照“惯例”,又把他纳入官途,封一个“主任”甚至“学官”,或也给他一顶“政协委员”的帽子,就像时下几乎所有学有专长的学者们所受到的“重用”那样,捧杀一定会让刘路成为“仲永”和“江郎”。

  中国缺乏创新的传统。几千年来的“存天理、灭人欲”,已经扼杀了国人的聪明和激情。中国亟须培育创新的土壤,尊重人才、崇尚创造、包容个性、宽容失败,还要加上一条,既不要棒杀,也不要捧杀。国人平常的心态和社会宽松的环境,才是我们面对22岁的教授所最需要、最理性的呵。

  既不要棒杀,也不要捧杀,说的当然不仅仅是一个22岁的正教授级研究员。

(责任编辑:年巍)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