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今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目标为7.5%。这是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预期增长目标8年来,首次低于8%。
对于这一预期目标的调整,温家宝解释说,主要是要与“十二五”规划目标逐步衔接,引导各方面把工作着力点放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切实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上来,以利于实现更长时期、更高水平、更好质量发展。
增长问题,是今年两会代表委员关心的热点之一。许多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在审议讨论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对于国家来说,GDP已经开始从增量发展向增质发展转变,而对于国家经济的每个细胞——企业来说,未来的发展方向也将是在“质”上下功夫,从而实现高质量、高效益的经济发展。
平衡“降增速”与“稳增长”
在“十二五”开局之年的2011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9.2%的经济增速明显高于“十二五”规划设定的7%均值,中国成为了世界追捧的“明星”。
但在外部的情况却是,欧美经济持续低迷和内部经济转型调整,中国经济出现下行趋势。当前,美欧等西方国家经济复苏乏力,金融危机后果正由经济和金融领域向社会和政治领域传导。全球经济形势扑朔迷离,变幻莫测。这些都对中国的经济增长带来不确定影响。
GDP增速放缓有其好的一面。“利用放缓的机会,进一步淘汰落后产能。同时,促使企业放弃片面追求出口的增长模式。”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刘尚希说。
事实上,对于今年GDP增速目标的下调,民众早有预期,而且在高速增长了10多年后,中国经济也需要新的发展方式。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郑新立委员认为,放缓经济增速有主动和被动两重考量,一方面来自国际经济负面拖拽,一方面是推进科学发展的主动调整,应理性看待。可以预见,在今年两会上,对于经济增速放缓后,如何利用时机“调结构”以及“促转型”,将成为中国最高决策层重点考虑的问题之一。
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
进入2012年,我国经济出现了增长放缓的势头。各地地方两会也纷纷释放了“放慢脚步”的信号,东部发达省份如广东、江苏、山东等地淡化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目标的用意明显。
“总的来看,去年和今年世界经济环境都十分严峻复杂。”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家统计局原局长李德水说,“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中国经济受到一定影响是不可避免、也是完全正常的。”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移动董事长王建宙认为,我国已成为全球制造大国,现在欧美国家一说到制造业首先提到的就是中国制造。目前世界经济形势严峻,欧美一些国家提出重回制造业。因为制造业离开欧美国家以后,不仅令这些国家就业成了最大的问题,而且将制造业全部外包出去,研发也会受到影响。
“虽然发展制造业带来了一些污染,附加值很低,只能依靠廉价劳动力,但无论如何我国应该保持这一优势。”王建宙表示,欧美曾讨论过能不能把制造业重新收回本国,但欧美企业界的答案是非常困难,一是成本问题,欧美的用工成本太高;二是生态链问题,建立一个生态链需要几十年时间。“所以我们一定要珍惜并保持制造大国的优势。”
王建宙说,虽然我国已在今年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国家,但仍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我国的制造业虽然绝对规模很大,但水平不高,低品质、低附加值的产品占了绝大多数。如果我国能明显提高制造业产品的品质,提升结构层次,单位产品的增加值可以扩大数倍。
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会长陈宗兴表示,实体经济的作用是其他经济形式无法代替的。只有大力发展实体经济,才能筑牢经济的根基,稳中求进,实现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
实体经济发展,则国家兴盛;实体经济衰退,则国家没落。实业是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根基,实业“空心化”可能会导致经济发展停滞。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关系如同“皮”和“毛”,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制造企业肩负着将中国从制造大国转变成制造强国的重任,应该在技术进步、质量提升、品牌建设上下功夫。”全国政协委员、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杨元庆表示,很多国内企业都在做代工,比如电脑,很多整机厂商只做生产,并没有自己的研发。中国的经济需要坚持发展制造业,发展制造业应该坚持自主研发,培育拥有自主品牌的制造业。
陈宗兴表示,应当为实体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切实减轻企业负担,遏制投机炒作,增强实体经济的吸引力,让人们对做实业有兴趣、有信心,让做实业的人感到有奔头、能致富。
大力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
“中小企业是创新的重要力量,就业的重要载体。国家应该在减免税费、融资等方面让利于中小企业。”全国政协委员、利时集团董事长李立新表示。
目前,中小企业面临“成本太高、利润太薄”的压力,面临融资难、用工荒等多重困境;同时中小企业创新转型资源不足,能力不够,发展举步维艰。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李毅中表示,对于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首先,从机制上,大银行解决大企业的融资,小银行解决小企业的融资,针对中小企业成立小银行、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允许民间资本进入,让他们一心一意做小额贷款,这是治本之策;第二,银行本身也要改革,针对小企业的特点,抵押质押的范围可以更广,另外采用一些直接融资的办法,比如发行中小企业集合债,在创业板上市融资等,扩大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第三,为小微企业打造服务平台,目前中央确定了150亿元的中小企业发展基金,支持他们进行技术改造,这样可以吸引社会资本民间资本进入,支持小微企业发展。
李立新认为,应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建立健全中小微企业融资体系,如为缺乏资金但有市场前景的企业提供低息融资等;规范民间借贷,通过开展民间资本管理服务公司试点、设立新型金融合作社等方式,集合民间资金,让中小企业以合理的价格“用得起”资金;国有控股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要切实落实对中小微企业的贷款责任,不再“嫌小爱大”,对那些有市场活力、有创新性的中小微企业,要提高中小微企业贷款额度占比。
全国政协委员、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建议,对小微企业的信贷规模要定向宽松,扩大商业银行小微企业金融债的发行规模,增强其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投放能力。
全国政协委员辽宁省政协副主席省工商联主席王植认为,目前大部分有效供给,都是由中小企业提供,中小企业既是扩大就业的主体,又是扩大内需的生力军,实现未来中国经济“稳中求进”的工作部署,中小微型企业是重要力量。
王植同时认为,中小微型企业是推动经济发展市场繁荣和民生改善的重要力量,是解决就业的主渠道,社会稳定之基和创新创业之源,企业的发展状况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事关“十二五”时期就业优先战略居民收入目标能否实现,是经济转型期国家经济活力的源泉,更是中国发展实体经济的生力军。
(责任编辑:王雅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