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晚报:以“公共利益最快实现”夯实改革信心

2012年03月05日 06:48   来源:西安晚报   单士兵
    全国两会大幕已经开启,代表委员议政建言引人关注。此前,人民网和人民日报政治文化部曾就“2012年两会十大热点话题”开展一项超过155万人次参与投票的大型调查。结果显示,“社会保障”、“收入分配”、“医疗改革”高居前三位。在关于“房价调控”这样的分项调查中,8成以上的投票者选择了“力度还不够”,“希望继续,再让房价降一降”。

    这个结果,是公众普遍的感受。事实上,“社会保障”已经连续三年居网民关注度首位,位居二三位的“收入分配”与“医疗改革”,关注度也是连年上升。公众目光聚焦在这些话题,说到底,也就是因为这些领域与公众的权利与福利最为关联。

    要解决这些焦点难题,别无他途,也就是两个字:改革。不论是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还是实现收入分配公平,抑或是解决公共医疗困境,这些年都在寻求通过改革的路径来实现。经过许多年的摸索探行,这些领域的改革,也多被视为接近或者深入“深水区”。这时候,改革很容易碰着“硬骨头”,推进步伐可能呈现缓慢停滞的状态。在这样的时候,要想增加公众对改革信心,就必须促使公共利益得到最大最快实现。

    对社会经济的担忧、对公平正义的焦虑,对路径选择的迷茫,对改革决心的期望,这一切,如果不能通过最为明确的信号来及时解除与释放,人们就不可能知道改革进入下一站之后,能不能真正看到向往已久的温暖阳光。前些天,人民日报曾发表评论员文章,特别强调,宁要“不完美”的改革,不要不改革的危机。这种对坚定改革决心的吁请强调吁请,令人振奋。增加公众对改革可预性,不止于决心,更应该及时让公众看到可以行之有效的方法与路径。

    很多领域的改革,都牵涉着复杂的利益博弈。只有真正站在公共利益的立场上,在相关路径上迅速达成共识,改革才能顺风顺水。改革必须从决心迅速过度到路径阶段,进入实质性操作状态。光说不练,绝对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谁都清楚,改革是有风险的。但谁都更清楚,不改革更危险。要解决好风险问题,就是把事情想清楚之后,实实在在做下去。现在很多领域的改革,决心也有,路径也不缺,缺的就是踏实行动。只要有行动,至少会产生试错功能。现在我们期待两会,能够催发更多领域向公众展示关于改革的积极行动。

    进入“深水区”的改革,是容易遇上难啃的骨头。这时,就是要直面既得利益,快刀斩乱麻,只要砍断相关利益链,公共利益就不会再被捆绑,改革自然也就能够顺水推舟。从这个意义讲,现在我们更希望看到,在集聚各个领域改革焦点难题的“两会”之上,能够铺陈出一条条各个击破的路径,然后,向公众传递改革列车何时迅速驶进这些轨道的明确时间表。

    朝向民主与法治的目标阔步行进的全国两会,正在求解太多的改革难题。改革正当头,不容趋避之。改革也只有明确拿出让人看到真正碰触那些既得利益集团的方案与路径,给公众列出明确的行动时间表,才能最终让公众相信公共利益可以获得最快实现,来夯实对改革的信心。

(责任编辑:武晓娟)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