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评论频道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唱衰中国论缺乏公信力

2012年03月02日 11:09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陶文钊
    2月27日,美国《时代周刊》网站刊登了该刊资深记者迈克尔·舒曼的一篇文章,评论中国经济形势。作者认为,中国的经济体制是不可持续的,中国可能在2014年到2015年间爆发危机。这篇文章大概是“唱衰中国论”的最新版本了。

    实际上在过去20多年中,“唱衰中国论”一直时隐时现。在美国,这种论调最时兴是上世纪90年代初。一些美国政界和学界人士认为,既然苏联共产党执政70多年的国家都可以这样迅速地分崩离析,为什么中国不会步其后尘?一些人公开发表文章称,“中国处在疆土分裂、政治崩溃或民主革命的边缘”。但中国发展却出乎他们的意料,中国非但没有垮,而且在邓小平视察南方谈话后掀起了改革开放的新高潮,经济持续高速发展。

    到了上世纪90年代末,“唱衰中国论”又冒了出来,当时主要的说法是:国有企业缺乏竞争力,银行“坏账如山”,已经到了不能自拔的地步,行将倒闭,长期的经济衰退不可避免。但这些人的预言又一次没有兑现,中国通过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比较成功地解决了这些问题,继续保持了经济增长的势头。

    舒曼的说法把中国与所谓亚洲模式联系起来。按照他的说法,既然中国遵循的是以投资拉动经济的亚洲经济模式,既然日本和韩国都曾发生过危机,中国也在一步一步地滑向危机的深渊。文章的说法有点像“危机人人有份论”,既然亚洲的日本和韩国都曾发生过危机,中国也难逃危机,这就是作者的逻辑。其实,中国经济的发展不是在遵循什么已有的模式。对于人口如此之多、家底又如此之薄的经济体来说,中国必须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这也就是邓小平所说的“摸着石头过河”的道理,这也是中国过去32年的实践。

    对于舒曼文章中提到的具体问题,限于篇幅,本文不能一一进行剖析。中国经济发展到现在,确实面临着一系列严峻的挑战,诸如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社会老龄化、内需不足、发展过多依赖投资和劳动力的投入,等等。国内对这些问题的讨论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惟其如此,我们才倡导科学发展观,“十二五”规划才把调整经济增长模式作为主要任务。但中国人的结论是我们能够成功实行这种调整,把经济发展持续下去。不但在20年机遇期内可以实现持续高速增长,而且还可以延长机遇期。这也是国际上的主流看法,如最近世界银行的报告就是这样。

    经过了这么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民众和媒体已经足够成熟,不会因为听了“捧杀”中国的话而忘乎所以,也不会因为听了唱衰中国的话而义愤填膺。美国是一个非常多元化的社会,对同一问题有不同见解是正常的,对一个问题的看法,往往说什么的都有。实际上就在前几天,在《华尔街日报》网站上就发表了一篇文章,从投资、房地产、影子银行、劳动力、债务水平等五个方面批评唱衰中国的看法。看来,唱衰中国论缺乏公信力。

    我们会冷静地对待所有这些看法,只要其中多少有合理的成分我们都会加以参考借鉴,因为,对“唱衰中国论”最好的回答就是中国经济增长本身。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

(责任编辑:武晓娟)

分享到:
延伸阅读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观察家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