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版古城墙能否成为城市文保“样本”

2012年02月29日 09:44   来源:中国网   毕晓哲

  2月27日,在湖南省文物局和长沙市文物局的组织下,媒体记者和考古专家一行到古城墙遗址现场走访,与珍贵遗迹零距离接触,不少专家表示,“只原址保存20米,有点遗憾。”刚走进万达项目的施工现场,一条百余米长的古城墙立即清晰地呈现在记者眼前,虽有几分残破,但风貌仍存。明代城墙叠压在宋代城墙的墙基之上,其中有一段还利用架设树桩来稳固基础。(2月28日新华网)

  从长沙市新发现的这一段古城墙的价值而言,堪称中国城市史上史无前例的发现,被考古界专家誉为堪比马王堆的重大发现并不夸张。其次,在城墙部分青砖上刻有“长沙”和“忠义军”等字样,以及从城墙的修补可以考证,当时长沙人和蒙古军奋战保城的惨烈的攻城战斗的历史记忆,在已经发现的古城墙上“绝无仅有”。在这样的巨大现实价值的古城墙面前,让它如何得到妥善保护保存,当地政府做出了极大努力,并最终在协商之下确定了“只原址保存20米,将剩下城墙以整体切割方式进行转移”方案。那么,这一公众与专家参与,以及利益相对人开发商充分参与的情况下制定的地方版“方案”,能否成为今后开展古城墙建筑及城市古文物遗址保护的“样本”呢?

  理论上具有可行性。这一最终确定的保护方案并未付诸实施。据专家称,“现在我们只能说,原址保护不少于20米。因为随着发掘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如果发现了更多更为珍贵、有价值的遗址,也可能列入原址保护的行列。”在民意的参与和博弈之下,这一最终方案仍有较大变数。这个方案实施前的空间和时间,也正是让保护方案更趋于理性、更接近民意和科学的前提。

  由于长沙古城墙的独特价值,在今后如何保护类似的古城墙遗址上,会更有代表性和向导意义。之前,古遗址保护的惨痛教训至今深刻,如2010年云南大理“龙首关”因修路被拆毁,近日热议的“梁林故居”被“维修性拆除”,到重庆蒋介石行宫被“保护性拆除”,在公众扼腕之时,也更多的反思在类似的古遗迹保护上尚无一个可以借鉴的“模本”之憾。如果长沙市在保护“堪比马王堆”的宋代城墙时,能够最终得出一个尊重文物价值、符合子孙长远利益的“保护方案”,无疑就具有了极大的复制和参考价值。

  至少从目前分析,这个有限的“原址保存20米方案”依然瑕疵重重。对于可能涉及古城墙及古遗址的“预防性保护”远远不足,日本的镰仓是很多王朝的古都,所以当地政府对在该市大型土木有严格的限制,特别是禁止进行地下设施的建设。而我们的众多城市在建设过程中基本上可以“全面开花”;如何让“出土”的文物遗址更巧妙融入现代城市建筑群落,研究探索和科学设计规划的能力远远不足,瑞士建筑师彼特·祖姆特设计的科伦巴艺术博物馆(Kolumba Museum),就是将所有的残垣都巧妙地组合和编织到新的混凝土建筑中去,而废墟被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成为展厅。对比西方发达国家保护文物的先进做法,足以映照出国内城市在遗址文物保护方面的短板。

  希望当地对“绝无仅有”古城墙予以一个“绝无仅有”的保护,更希望在公众的强烈关注之下,逐利的开发商能做出更大范围让步,尽量和最大限度保留它们的“全貌”而不是有限的“20米”。“保存20米”显然不是最理想的,但在一个“无奈”的“次优”选择之下,如何达到“最大限度保护”,考验地方政府智慧,也终将成为让后人评说的“样本”——无论是赞誉还是毁誉,都取决于“态度”。

(责任编辑:王雅洁)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