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评论频道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务必增加高峰出租车投放数量

2012年02月29日 06:56   来源:羊城晚报   余以为

  1000辆高峰出租车上路载客的消息,令饱受打的难困扰的广州市民欢欣鼓舞。尽管数量如此之小,并不指望它们缓解多少。

  广州是国内最早发展出租车的城市,近二十年来常住人口增加一倍,城区面积增加数倍,但是出租车数量几乎没有多少增长,眼睁睁地看着广州从全国打的比较方便、便宜的城市,变成打的贵打的难的城市,若总结当年的“大变”计划,出租车领域算是实现了。

  现在按照人均出租车拥有量计算,广州当属最少的城市之一。广州户籍人口800万,出租车总量1.8万,万人只有20来辆,北京万人拥有出租车超过60辆,上海接近40辆。有资格跟广州争倒数第一的只有杭州。杭州由于是旅游城市,游客多,所以在网络和媒体上批评的声浪比较大,才没让广州成为众矢之的。

  从打的易剧变为打的难,反映地方领导执政偏好发生巨变。控制出租车数量理论上的好处是减缓了道路拥堵。实际道路拥堵的因素有很多,香港有1万8千辆出租车,与广州相当,香港无论道路面积还是常住人口都远不及广州多,拥堵程度却低很多,可见出租车数量与拥堵并无必然的因果关系。国内城市容易发生拥堵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公车数量庞大,由于油费、保养费由“阿爷”埋单,公车使用率远高于私家车。私家车车主往往会根据拥堵状况调整出行方式,公车就缺乏调整动机,故此政府层级较多的省会城市往往是汽车拥堵重灾区。

  地方领导执政偏好之所以发生变化,可能因为路面交通他们看得见,市民打的难的怨气他们听不到,听到了也听不懂,听不进去。和所有政府管制一样,控制出租车数量必定会造成经济上的损失,只是这笔巨大损失很难测算。为了让领导听进去,我勉为其难地算了一算。

  广州日均客运量1280万人次,出租车每天拉客是170多万人次,占总量13%;上海日均1660万人次,出租汽车日均客运量310万人次,约占总量19%。如果广州出租车客运量参照上海的这个比例,那么,出租车客运量还可以增加70万人次。这70万乘客,假如平均每程20元计,每天1400万元的士费,一年下来超过50亿元。对于客商和游客来说,地铁并不能取代公交车,更不用说挤公交车了。间接损失放大十倍不算离谱吧,那么广州仅因限制出租车一项就损失500亿元收入,占GDP总量的4%。

  高峰期出租车可以避免高峰期交班现象,又不会增加空闲时段空跑车辆。只是1000辆太少,希望在经过短期运营之后,果断追加数量。至于的士司机收入减少,那根本不是问题。50亿的蛋糕放在那里等着切,政府从每个司机身上少收一点承包费无足挂齿,从新投放的的士身上收回来绰绰有余。

(责任编辑:王雅洁)

分享到: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观察家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