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部环境复杂多变,经济下行趋势日益显现,我们众多的同志,都能感受到形势的严峻性,认识到困难的严重性。这种危机感和紧迫感是十分必要的。面临从未有过的困难局面,我们不能麻木不仁,更不能盲目乐观。另一方面,我们看形势,也要讲辩证法,也要防止一个倾向掩盖另一个倾向,不能丧失信心。我们讲要凝心聚力,就要提振信心,而信心是有实际内容的,是有现实基础的。在当前我们讲信心,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在危机中发现机遇、抓住机遇。机遇意识我们年年讲,在当前的形势下,它对于我们尤其重要、尤其宝贵、尤其现实。
机遇和危机总是相伴而生的,危机中也有机遇,机遇常常寓身于危机之中,我们说大的危机会带来大的机遇,就是这个意思,我们要有睿智的慧眼,看得到危机背后隐藏的机遇,要有敏锐的目光,看得透形势剧变会带来的新的格局和趋向。
比如说,当前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使我们依靠扩大出口实现增长的可行性渐微,但另一方面,全球产业深度融合并加快全球布局,世界范围内的需求结构发生深刻变化,都使全球范围内的引资竞争出现新的格局,上海作为中国开放前沿对于国际资本的吸引力日益增强,使我们可以争取在更大范围内面向全球配置优质资源。同时,跨国公司企业分布格局的重心日渐向中国倾斜,加速在中国布局价值链高端的趋势日显,而上海市场体系的日臻健全和信息服务业的长足发展又为跨国公司改善整合资源提供了现实可能性,这就为我们展现了在跨国公司全球管理架构调整改革中提升上海作用的大的机遇。总之,上海的“机遇”,首先恰恰来自于国际大环境,来自于世界经济格局的复杂多变,这种危机中的变化,为我们带来了新一轮对外开放的崭新契机,开放不仅是决定上海地位的固有优势,更是我们当下化危为机、走出困难,进而成为“世界级城市群领军者”的第一要务。
机遇有强烈的时效性,往往稍纵即逝,抓机遇就要动如脱兔、雷厉风行,就要快;机遇又有两重性,抓住了,“危”可以转化为“机”,抓不住,丧失了机遇,还可能酿成更大更深刻的危机,我们抓机遇,就是趋利避害,就是扬长避短;机遇既是共享的,又往往是独特的,我们首先要抓住独特的机遇,变为现实的优势和切实的胜势。
比如说,当前正在现代服务业和交运业领域启动的“营改增”试点,上海已有12万户企业参与,就是一项重大的改革措施。如果说,1993年的增值税改革对制造业专业化分工、产业链发展,乃至后来十几年形成的“中国制造”起到了关键性作用,那么今天的这次改革,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尤其是服务业的发展必将日益显现其巨大的影响。这项结构性减税的改革,对于包括广大小微企业在内的广大企业,更是一个难得的机遇和实在的福音。然而,这样宝贵的机遇期也就一两年的先行和独特,十分难得,稍纵即逝。机遇给想有所作为的人们创造了平台,能否演出一幕好戏,就看我们的努力!我们的领导干部、企业领导人员要以强烈的机遇意识,加紧学习、研究政策,善于运用政策,只有学懂才能用活,只有用活才能抓住机遇。
机遇只青睐“有准备的大脑”,只青睐紧张行动起来的人们。抓机遇,要“知行合一”才行。一要慧眼识机遇,看得清风云变幻后面的契机,看得准迷雾重重当中的隐情,看得透林林总总之中的规律、走向和趋势。二要只争朝夕抓到手,动作要迅速,突破要大胆,作风要扎实。否则,看到了的机遇也会贻误,送上门来的契机也会浪费。我们有的同志,曾有过“醒得早、起床晚、动作慢”的尴尬,不是见事迟、看不到,而是慢吞吞、不赶早,结果丧失了机遇,犯了“最大的错误”,这个教训,我们还是要汲取,因为对于今天的我们,机遇已是尤是宝贵,我们一点也贻误不起啊!
(责任编辑:武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