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性减税为何不容拖延

2012年02月16日 10:55   来源:中国网   张燕

  财政部14日发布数据显示,去年全国税收总收入近9万亿,同比增长22.6%,税收占GDP比重超过19%。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员倪红日表示,从税收收入的绝对量和增速上来看,确实增长较快。她认为应当进行结构性减税,目前中国的税制结构需要进行调整和不断完善,在一些税种上减税,而涉及资源和环境等方面的税种则需要适当增税。(2月15日《新京报》)

  财税收增长过快,远高于GDP增速和居民收入增长已经不是一年两年。当然我们也看到,去年以来,个税、增值税、营业税、资源税改革都在进行,房产税改革也有望铺开。不少分析人士认为,税制改革正在深化,结构性减税逐渐提速。任何改革都是主动、被动结合的产物,压力越大,改革的迫切性和动力也就越大。近年来,社会各界对结构性减税的呼声很高,在去年以来的个税改革大讨论中达到了定点。

  值得注意,个税改革方案虽然没有完全实现很多的期待,但最终有妥协地出台,即已表明,民意对税制改革的影响越来越大,公民税负意识在觉醒。事实上,公众之所以对税改表现出如此之大的热情,不仅仅是因为现代公民意识的增强,很大程度是现实所迫。无论个人还是企业,都明显感觉到税负过高,生活或经营成本增加,而生活质量和企业利润在降低。持续的通胀压力,原材料、物价走高,各种经营成本和困难的增加,对于整个中国社会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于个体而言,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完善,社会公共服务和福利水平较低,减税很大程度上其实是国家对公民生活成本的补贴;而企业,面对物资的上涨、出口的减速、劳动力成本的上升、融资成本的加大,减税同样是必须之举。也正是如此,个税改革也好,增值税、营业税改革的提速也好,时机选择上无不将财政改革、宏观调控结合起来考虑。换句话说,提高增值税、营业税起征点在一定程度减轻小微企业、个体户负担的同时,其实也是寄望于他们扩大规模,创造更多的效益,增加更多的就业……提高中国经济的活力。

  如果将各项税改政策展开来说,大致考虑都类似。就目前而言,税改的步伐还不够大,社会税负成本还是太高。而且,去年以来企业出口受到影响明显,内需提振又尚需时日。因此,全社会都期待进一步加速税改。不得不说,现有的税费压力下,一个小微企业要发展是多么的不易,一个中小企业要度过难关该有多难。大大小小的企业才是中国经济的细胞,为他们减税其实就是保增长。而财政部却认为,去年企业效益较好等因素致使税收平稳增长。显然,这个说法和实际不符。

  任何对企业征收的税种,买单的其实都不是制造企业,也不是流通企业,而是消费者。如果想真正扩大内需,提振公民消费意愿,提高公民生活质量,降低税率、减免税费不容拖延;同时规范各权力部门行为,减轻(微)企业的各种负担。税费当然只是宏观调控的一方面,但既然财税增长如此之快,那减税显然有操作的空间。这既让公众获益,也实现了企业的良好发展,政府税收其实也会同步增加。

(责任编辑:年巍)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