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性拆除”是“官场术语”

2012年02月16日 09:47   来源:红网   知风

  北京梁思成、林徽因故居被“维修性拆除”余声未了,又有微博称“蒋介石行营拆了”,一张施工人员正在施工的照片与文字同时发布。这一“有图有真相”的微博迅速引起网民关注。(2月14日新华社)

  蒋介石“重庆行营”又称“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重庆行营”。作为重庆市重要抗战遗址,2011年11月,该址的保护方案通过了重庆市文物局的审批。2月14日傍晚6时,记者赶到位于重庆市渝中区解放路的行营旧址进行现场采访,看到“重庆行营”已成施工现场,工地周围修起了围墙,有铁门一扇可供进出,两楼一底的旧址屋顶已经完全被拆掉,仅剩砖木残体。对此,政府回应:是“保护性拆除”,将尽量保留精华。

  看到“保护性拆除”,不禁让人联想起梁、林故居的“维修性拆除”。作为一种工程的定义,不管是“维修性拆除”还是“保护性拆除”,都可以解释为施工手段。其实,如果真是出于“维修”或“保护”,既然已经拆除了,还是用“重建”比较合适。但为何要用这种带有“维修性”或“保护性”拆除的令人费解的用词?大概还是因为拆除是本来的计划,“重建”是被舆论逼出来的。一是搪塞,二是自圆其说。但这种自说自话的“修辞方式”,只有政府部门才想得出,也才有解释的权力。因此,重庆的“保护性拆除”和北京的“维修性拆除”,如果属于工程术语,也是官场专用的。

  实际上,相关文物故居的拆除是不是为了维修和保护,外界并不清楚,会不会因为人们对拆房子产生了习惯性恐惧,而误解了政府部门的初衷?看来不是,北京梁思成、林徽因故居被拆的时候,相关部门也说是“维修性拆除”,但北京市、区文物部门对梁、林旧居被拆事件做出了“涉案公司拟被罚款50万元,并被责令恢复所拆除旧居建筑原状”的处罚决定。如果真是为了维修而拆除,怎么会受到处罚呢?

  官方应对某些舆论质疑时,经常会抛出一些“官场术语”,有些竟成了流行的冷笑话,比如“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其实,这些言辞的本身不属于病句,也没有什么幽默的成分,但对应具体的事件,则令人啼笑皆非。就拿“维修性拆除”和“保护性拆除”来说,并非没有一点技术含量。问题是人们都看出来了是拆除,在舆论的压力下,又转口说是“维修”或“保护”。这样的“脑筋急转弯”,并不显得政府部门的聪明,而是理屈词穷。这至少暴露出相关部门在经济利益驱使下,对文化建设的忽视,以及城市建设规划的草率。何以至此?这大概只能用某些官员的政绩观来解释,历史文化和城市的未来都不是现任官员的政绩考核指标。

  好在那些名人故居有文管部门的保护,在舆论的压力下,相关政府部门才会“恍然大悟”,拆除就变成了“维修”和“保护”。这样的话,那些平民百姓的房产,是不是因为没有相关的保护条例而想拆就拆?其中有没有不该拆的呢?很希望看到官方在强拆老百姓房子时的“官场术语”,也让受到强拆的民居利益得到“维修”,得到“保护”。

(责任编辑:年巍)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