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评论频道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要点中银行坐收暴利的“死穴”

2012年02月06日 11:00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吴睿鸫
    一场关于银行暴利的讨论,近日再度升级。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秘书长陈永杰近日公开表示:“银行和实体经济一个利厚一个利薄的问题,已经到了非常严峻的程度。银行的资本利润率已经不仅大幅高于工业,而且高于石油和烟草,我们都说烟草是最暴利的,石油勘探开采也很暴利,而现在银行业比这两个行业利润还要高。”(2月5日《广州日报》)

    随着银行坐收暴利探讨的持续发酵,一些权威人士纷纷开出给力“药方”,来根治这种顽疾。尤其是远在美国的国内著名商学专家,中国消费者协会会长刘俊海郑重建议,国家层面应依据反垄断法,对银行业进行反垄断审查,以遏制居高不下的超额利润。

    诚然,尽管目前银行业称不上是绝对垄断行业,因为,除了四大银行外,还有几十家股份制银行,上百家地方性商业银行,还有一大批外资银行,但是,称其为“相对性垄断”委实不过分。所以,对银行业进行反垄断调查,也符合国内法律。

    只不过,由于国内反垄断法律尚不完善,更令人忧虑的是,会来自既得利益集团的百般阻挠,很可能会让反垄断调查,无功而返。记得去年年底前,国家发改委也曾对电信和联通展开过反垄断审查,这起影响全国的反垄断审查,在电信巨头“抱团”反对下,虽然一开始轰轰烈烈,但到最后却悄无声息地中止了审查。所以,对银行业反垄断审查,关键要化解既得利益集团的阻挠。

    实际上,除对银行业实施反垄断审查外,我们完全可以依据银行业暴利的来源与构成,来点其“死穴”。就目前而言,银行业的暴利主要有两部分构成:一个是来源于银行存贷利差。我们国家的16家上市银行,去年前三个季度的净利差收入超过1.2万亿元,占营业总收入80%,其中五大国有银行为71.7%,股份制商业银行为90%以上。这意味着,银行业的暴利成分中,存贷款利差收入要占到70%—80%的比重。

    另一个则来自于银行的新增收费项目。统计显示,2003年10月1日出台的《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暂行办法》明确银行收费项目仅有300多种,而现在《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中列出的收费项目已多达3000种,7年时间增加了10倍。据报道这一部分收费在银行暴利构成中占到20%左右。

    正是凭传统的“吃利差”和与日俱增的手续费的双轮驱动,才形成了中国银行业的超高暴利。因此,现在,我们必须向“吃利差”和手续费两项“命门”,“运气发功”。在当前银行利率化市场改革短时间内难以奏效,依靠自身无法破解其暴利的前提下,最好的办法是单边或双边减息,来适度减少银行利差。据权威金融学者郭田勇测算,倘若单边或双边加减息的方式将银行利差缩小0.5%—1%,银行盈利将减少三四千亿。这不仅可以实现老百姓存款的保值或增值,减少居民储蓄的损失,也能从根源上减少银行业的暴利。

    更为重要的是,当务之急,要架构一套有效、合理的银行收费机制,先是对银行业的产品和服务价格进行充分的论证,然后,对银行收费项目的成本进行测算,最后召开由专家学者、银行以及消费者共同参加的价格听证会;由银监会、央行、发改委等监管部门,再对银行收费价格是否合理,进行跟踪评估。

(责任编辑:李志强)

分享到:
延伸阅读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观察家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