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关于银行暴利的讨论近日再度升级。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秘书长陈永杰近日公开表示:“银行和实体经济一个利厚一个利薄的问题,已经到了非常严峻的程度。我算了一下,银行的资本利润率已经不仅大幅高于工业,而且高于石油和烟草,我们都说烟草是最暴利的,石油勘探开采也很暴利,而现在银行业比这两个行业利润还要高。”(2月5日《广州日报》)
数据报告显示,中国工商银行去年上半年净利润1096亿元,平均日赚6.05亿元。一家大型银行的负责人在去年年底颇为“含蓄”地公开表示,“整个银行业这些年数字确实非常靓丽。企业利润那么低,银行利润那么高,所以我们有时候利润太高了,有时候自己都不好意思公布。”对此,人们不禁会问:面对银行暴利,难道只有那位银行负责人感觉不好意思吗?银行暴利堪比“印钞机”,谁该脸红?
笔者认为,为之感到不好意思和脸红的还有银行业的监管部门。银行暴利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存贷款利差;二是名目繁多的手续费。目前,我国存款利率是3.5%,贷款利率是6.56%,息差超过3%,远远高于西方国家的平均水平。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CPI总水平比上年上涨5.4%,也就是说在银行存钱的储户实际上是亏本的。如此大的利差一边让百姓的储蓄贬值,一边却给银行带来丰厚收益。银行业监管部门难道不该为此脸红吗?
近年来,银行业的收费项目逐年增多,由2003年的300多种增加到目前的3000多种,7年多时间增加了10倍,增速实在是惊人。然而,这些收费项目中有多少不是“霸王条款”?有多少是合理的收费?我们不得而知。去年3月份,三部委通知各银行自7月1日起免除34项服务收费,可是,多家银行7月1日后仍存在继续收取国家明令取消的人民币个人账户密码挂失费的行为。这和银行监管部门的监管不力有很大的关系。面对众多不合理的收费,百姓只能发发牢骚罢了,拿银行毫无办法。人们不禁会问:面对银行暴利,发改委、银监会等部门觉得好意思吗?
面对银行暴利,应该不好意思和脸红的还有银行高管。银行业的暴利必然导致高管们的高价年薪——银行高管年薪轻松过百万,2010年在16家银行中,拿到最高薪酬的是深发展A银行董事长肖遂宁,其年薪高达825万元。对于银行高管们的高价年薪,公众并不服气,原因在于银行创造的利润多,并不能代表高管们的贡献就大。众所周知,高管们百万年薪靠的是银行的垄断地位,这显然难以让公众心服口服。
笔者认为,面对银行暴利,某些人和相关部门不应只是感觉到不好意思和脸红,更应调整政策和收费项目,真正做到让利于民,让百姓的储蓄不再贬值。这仅仅依靠银行业的自律还不够,还要引入竞争机制,打破当前银行垄断地位,改变当前消费者和金融机构地位不平等的现状,同时,发改委、银监会等监管部门还要真正起到监管作用。
(责任编辑:武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