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评论频道 > 观察家 > 正文
中经搜索

“卫视春晚”的“忽悠”演示出啥?

2012年01月29日 14:47   来源:荆楚网   赵茂盛
    据广州日报1月27日消息:百余师生每人缴费千余元冒风雨排节目为上电视春晚,竟是一场自娱自乐。

    能上卫视春晚演出,展示自己才艺,是每个少男少女梦寐以求的。百余师生缴费千余元,按苛刻要求,有求必应买服装,买乐器认真准备,并风里来雨里去不辞辛苦演练,却换来的是自娱自乐的一场春秋梦,怎能不号啕大哭,怎能在春节的喜庆氛围中过好年。

    “卫视春晚”,拿百余师生的感情开玩笑,上演的不用编导的“忽悠”演出,不仅伤害了百余师生及其家人的自尊心,而且向社会和众多观众演示出,电视台缺失诚信,欺瞒民众丧失职业道德的丑行。拿群众来调侃忽悠,玩弄民众感情,表面上伤到的是百余师生的尊严,其实背后受到损失的恰恰是电视台自己的长远声誉和公信力。

    “卫视春晚”上演的现实版“忽悠”百余师生的表演,还可从中闻到所谓能上“卫视春晚”表演,充满浓浓的钱味。电视台委托某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组织的能上春晚的一纸委托书,只不过是打着能上“卫视春晚”的帽子,招摇撞骗圈钱的幌子。参演人员,每人交纳多项费用一千余元之外,乐器还必须指定地方购买,参演学生还被要求去指定影楼拍摄艺术照海报等,无不暴露出所谓能上“卫视春晚”活动,是某些个人和部门借民众虚荣心在敛财罢了。

    事实上,利用上“卫视春晚”骗取钱财的表演很拙劣,只要少加分析和观察就可以戳破骗局。组织上“卫视春晚”报名和吸纳海选的,仅仅是,通过免费培训葫芦丝而推销葫芦丝的培训老师,能上“卫视春晚”并向全国直播的重要节目,怎么会在短短不到两个月时间从一个社会上培训葫芦丝老师那去选取?况且,有些参加海选学生家长也发现,海选场面很混乱,有的小孩根本不会吹葫芦丝,并且上春晚表演曲目都没有确定。

    显而易见,“卫视春晚”所“忽悠”百余师生的表演,只不过是某些以名诱利者,在利用民众喜好出头博名的虚荣心,设置的蒙蔽民众“忽悠”钱财的骗局。演示出现实社会中利欲熏心,急功近利者的众生像。也就警示:一方面,某些代表政府形象的部门,在“利”字面前利欲熏心,忘了职业操守,把政府赋予的公权力和引导舆论正确导向的责任,做为谋取个人和部门利益的工具,不仅伤害了民众,而且抵毁了政府形象;另一方面,那些被忽悠的民众,应通过被忽悠后的教训,而感悟到要想出名必须具有真才实学,滥竽充数只会昙花一现或者让自己得不偿失。

    最后,也就警示民众,在逐利的社会潮中,金钱并不是万能的,踏踏实实做好自己每一件事,才能在生活中展示出自己的才艺,才能被社会认可被社会春晚接纳,才能不被社会大舞台忽悠。当然,对于那些借上“卫视春晚”忽悠民众敛财者,在受到社会道义谴责的同时,也应该受到忽悠民众自食其果的惩处。

(责任编辑:武晓娟)

分享到:
延伸阅读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观察家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