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评论频道 > 观察家 > 正文
中经搜索

首都“地域歧视”是制度中的道德问题

2012年01月29日 14:39   来源:荆楚网   周靖国
    有网友反映去朝阳公园国际风情节游览,但公园不让持四川老年证的老人免费入园,称只对京籍老人优惠。这条消息在网上引来热议,微博转发近千次。昨日,国际风情节组委会和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均证实目前非京籍老人在京游览公园不能免费。(中国新闻网)

    尊老爱幼,中国传统美德,五千年文化的历史沉淀,不但厚重,而且久远。如果不是看了这消息,估计没有几个人知道:老年人的老年证只能在属地“通行”,异地就是“红灯”了,哪怕在我们的首都北京也不行。这一下郁闷的就不止是四川孙亚菲一个人了,全国的百姓看了都会郁闷。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在首都北京也被上了法条,这不单单是“地域歧视”,准确的说:应该是制度中的道德问题。

    还没有想到的是:这种老人优待的“地方保护”,在全国居然遍地开花。好像这样的“保护条例”,可以保护当地的某些东西一样,各地方都严阵以待,严防死守,坚决不给外地老人优惠。用这种钢铁长城一样的制度,去拒绝一个外地老人,到底可以得到什么呢?10元钱的门票?1元钱的公交车票?我在这里可以给各大城市说:这点小钱每个老人都可以付得起。在这些公共场所大门前,在高度文明的城市里,当你们从外地老人的手里接过那点小钱的时候,你们的手会不会像老人的手一样,会颤抖呢?连外地老人手里的小钱,你们都开会讨论,浪费时日的算计,还要到处标榜城市的发达和文明,真是滑稽。

    老人优待的“地方保护”,拒绝外地的“老人优待”。这种“政策”北京不应该有,北京也不能有。北京是人民的首都,甚至说是全国人民向往的地方,但也应该是全国人民的“天堂”,首都北京怎么可以把“外地老人”拒之门外呢?这真不是钱的事情,也不能简单说成“地域歧视”,这应该是局部利益的不道德行为,有损首都北京形象的行为,有伤人民感情的行为。因为你拒绝的是一位老人,就像老人倒地你不去扶起来一样,是道德出了问题。

    消息称:全国有哈尔滨、武汉和深圳3个城市允许“外地老人优待”。这三个城市发展的不也是很好吗?不是很发达吗?不是很文明吗?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的同志:目前外地老年人尚不能免费游园,但可享受半价购票优惠,游客需向具体公园确认是否可以优惠。这话是你们说的吧,对全国老人说的这话确实很文明,也确实发挥出了首都北京工作人员的素质和水平。但你们知道别人听了这话有啥感觉吗?还是说一下我的感觉吧:你说的简直就是鸟语,知道啥是鸟语吗?鸟语就是不是人说的话。

    最后想说的是:老人想逛逛公园,顺便坐一下公交车,或者说去北京逛逛公园,顺便坐一下公交车。真的需要那么严肃吗?真的会给异地政府带来麻烦和“经济损失”吗?如果没有那么严重,就每一位老人都签发一张全国通用的老年证吧。

(责任编辑:武晓娟)

分享到:
延伸阅读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观察家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