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引起的话题讨论还未散去,素有“语林啄木鸟”之称的《咬文嚼字》杂志昨天发布了其关注到的央视春晚文字差错。据介绍,继2006年“咬”出央视春晚28处差错,并连续三年关注春晚,还在2007年派出专家赴春晚直播现场把关之后,《咬文嚼字》今年再度检查春晚的文字质量。此次杂志发布的差错内容包括文史差错、成语差错、字词差错、语法错误等。(1月28日《北京晨报》)
春晚无疑是中华民族的一次大餐。每一位进餐的人,可以把它说成是一次盛宴,也可以把它说成是食之无味的鸡肋。总之,恨也罢、爱也罢,春晚总在那个固定的时间开席,也总在散席之后,把无尽的话题留给食客,哪怕你争得脸红脖子粗,但来年,你依然走进春晚宴会的大厅,把几个小时消磨殆尽,然后再去品味、再去争执。如此往复循环,成了一道奇异的风景。
相对于春晚节目的高下之辩和优劣之争,我对《咬文嚼字》春晚纠错特别青睐。因为有些争论看似热闹,但却带有情绪的因素。就好比一个喜欢甜食的人,非要把辣味的菜肴统统赶走;或者一个喜欢小品的人,不愿杂技登上舞台。这些论点都难以服众。倒是《咬文嚼字》专心致志寻找春晚的差错,包括文史、成语、字词、语法错误等,然后公之于众,这就有如下好处:
首先,人们在除夕之夜观看春晚,大都处在喜庆温馨的氛围之中,在惬意放松的状态下,一些错误的东西很难发现。可这些错误,却会实实在在地误导观众,收视率越高,越会产生更大的误导。比如“竹报平安”并不是在竹简上写平安家书,这就对董卿的一段台词作了纠正。还有,我们常常搞混的“征”与“症”的用法,春晚《今天的幸福》中多次出现“产前综合症”(字幕也如此)一语,规范的说法应是“产前综合征”。征,即症状;综合征,指的是一些相互关联的器官出现功能紊乱而表现出的症状,往往并非一种独立的疾病。指出这种差错,就是一次文字知识的普及,带来了学习提高的机会。
其次,纠错和接受纠错,是一种善意地批评和认真地自我批评。连续几年,《咬文嚼字》都对春晚抓住不放,甚至是吹毛求疵。而央视也能虚心接受,对其建议认真采纳,并由此使春晚的文字水平大大提高,得到各界好评。一个国家级电视台,在一个收视率最高的时候,出现错误,为了对观众负责,就得有“咬文嚼字”的医生,就不得有讳疾忌医的态度。就像小树长了虫子,啄木鸟及时吃掉,小树就能茁壮成长,直至长成参天大树。所以纠错和虚心接受纠错,都是需要发扬光大的品德。同样,《咬文嚼字》和央视这种朋友间的平等关系,也应当成为我们争论的榜样——实事求是、以理服人,而不是武断式的强加。
(责任编辑:武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