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年短信”该如何“永葆青春”?

2012年01月29日 07:19   来源:红网   高福生
    年年过年,年年拜年。短信拜年自从手机进入中国家庭,就一直是拜年方式的首选,今年也不例外。随着春节假期临近尾声,不少人都在整理这几天被拜年短信塞满的手机。有网友通过整理概括了拜年短信成为鸡肋的四种“尴尬”事:一是不署名;二是短信内容一大抄;三是短信内容与发信人性格相差太大;四是短信太长太复杂,一次看不完。(1月28日《济南日报》)
    
    曾几何时,没有贺卡拜年时间延迟,比电话拜年费用低、比电子邮件拜年常用易见的“短信拜年”,尤其是那些自创的富有个性的精彩“段子”,可说是春节期间最受热捧的一道奇特风景线。据统计,2009年全国春节期间的拜年短信高达180亿条,2010年为230亿条,2011年为300亿条。今年的权威数据虽然还没出来,但从各地的情况来看,春节拜年短信的发送量极有可能再创新高。
    
    尽管如此,但很多网站、微博、论坛上,不少人对这种便捷、敲拇指拜年的方式却逐渐感到审美疲劳。更有网友历数、声讨拜年短信的“罪行”:有人说除夕夜发短信累到手酸;有人说拜年短信成了几分钟一次的“闹钟”;有人说短信“撞衫”,雷倒周围一片……除夕夜,仅笔者收到的同样内容、一字不差的短信就高达12条之多,还有几个朋友发来的短信竟然连原发送人的名字都没删掉。
    
    “拜年短信”竟然成了“鸡肋”,叫人又爱又恨,甚至心烦生厌,缘于一些人片面追究“高效”,把发送拜年短信当成了一种“例行公事”的“作业”,因而缺失了那份发自内心的“原创”祝福,多了一份人云亦云、不分对象的转发和群发。如此为省事、缺少诚意,你发给我,我再转给他的拜年短信,除了花自己的心血银子让中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赚个盘满钵满之外,还增加了接收者的负担,没了那份应有的温馨,反而让人哭笑不得、白白添堵。
    
    窃以为,让“拜年短信”实至名归,叫好又叫座,并非要什么别出心裁、富有个性,最重要的是发自内心,真情实意,多一点“原创”,少一点“千篇一律”。那些自编自写、一对一发送的“拜年短信”,哪怕只是三言两语,也比那些“撞衫”的长篇大论要好得多。在这方面,可向著名笑星周立波学习,一是“从不群发”,二是“不会回复群发,不管他是谁”。对那些写了名字单独发来的短信,哪怕再忙再没时间,也要郑重其事地回复一条情真意切的“原创”祝福。
    
    只要人人做到不滥转、群发、群回,多发原创,“短信拜年”这种“新民俗”才会远离形式和作秀,在微博拜年、QQ拜年异军突起的当下,永葆“青春”,成为春节拜年方式的主流,让亿万中国人拥有一份无法割舍的回忆和念想。

(责任编辑:武晓娟)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