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不廉,看过年;洁不洁,看过节”。年关岁底,向来是腐败高发时期。从中央到地方,都对党员领导干部作出了廉政提醒,要求过一个廉洁、纯洁、简洁的新年。
有媒体调查表明,近八成贪官赶在节假日收礼。“廉关”与“年关”成为孪生兄弟,有着人情文化的影响。中国人重情尚义,“每逢佳节倍思亲”,总要走亲访友,总会有一定的礼尚往来。可是传统的人情文化,讲究的是感情交流,倒不在乎什么物质往来,即使有也是“千里送鹅毛,礼轻情义重”。可这一人情文化,慢慢失去了纯洁性,过分地沾上了铜臭,发展到今天,一些人为了“位置”和“票子”,扛着人情往来的牌子,用金钱礼品为“敲门砖”,叩开了一些官员的门。
把好“年关”对人情文化重构提出了新思路,也对廉政建设提出了新挑战。送是一回事,收又是一回事。有些人之所以半推半就收下了礼,暗藏的一个心理是过年过节收点礼不违法不乱纪。
日前,中纪委、监察部发出通知,要求党员领导干部在2012年元旦春节期间严格执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大力弘扬勤俭节约良好风尚。由此可见,过节收礼违背廉政规定。从法律上讲,这些年来查处的贪污腐败案件,过节收礼也被纳入了查处重点。据媒体报道,河南省西华县原县委书记栾蔚东,在5年间,仅逢年过节收受各种过节礼金就达近百万元。从中既可以看到逢年过节收受礼金数额的巨大——情节很严重,又可以看到收礼行为为法律所不容——性质很严重。
由此可见,把好年关“功夫在年外”。这里对应两点,其一,领导干部平时就应该筑牢思想防线。对于各级官员来说,要做到春节期间保持清醒头脑,对于各种送礼行为“看得透、识得破、守得住”并不容易。清醒头脑和反腐意识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如果平时没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不能正确认识手中的权力和肩负的责任,很难保证年关时不会防线失守。
其二,完善制度不留下任何缺口。送礼者从不会做无本买卖,他们所图的无非是“位子”和“票子”;如果无法所图,那就不会有人用热脸去贴冷屁股。那些官员能够收到礼,无非是手中有权,他们往来的“礼”也无非是用手中的权力为对方谋好处。送礼的盛行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权力寻租空间的存在,而那些送礼严重的领域也往往是权力空间大的领域。敢于收下礼,无非是把收礼当成小恶,认为小恶不会受到大惩。这提醒我们,既要呼吁官员“勿以小恶而为之”,也要严肃制度约束“勿以小恶而放之”,加大对收礼行为的惩处,以此扫除官员的侥幸心理。
(责任编辑: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