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中心,红厅门前,陆续走入会场的总有陌生面孔,作为联系政协多年的记者,竟有“业务不熟”的感觉。仔细看,才发现原来许多到场的都是应邀列席的各界人士,里面甚至还夹杂了不少“洋面孔”。1218名!昨天市政协全会开幕,旁听人士超过正式委员人数。(1月11日《解放日报》)
这条新闻,读来如有新风拂面。政协全会打开大门,旁听者超过委员数——政协负责人说得好:政协本就是一个汇聚意见的平台,这扇门要开得更大些。民主政治的核心是参与,两会不仅需要代表、委员认真积极履职,大家的事更需要大家关心。地方“两会”是决定地方重大事项、代表人民参政议政的最主要平台,如何进一步发挥更有效的作用,群众有着更多期待。普通市民进“两会”旁听,折射出“两会”越来越引起人们关注,有利于更好地实现“两会”制度设计的初衷。
这些旁听“两会”的普通市民,其参政议政意识之强烈令人钦敬。舆论形容这些旁听代表是“编外”委员,并非夸张。形容称职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有“五大员”一说:国计民生现象的观察员、具有深入调研能力的调研员、将民众心声传达给政府部门的传达员、评论政府服务的评论员、监督政府服务的监督员。旁听的市民代表,有不少就是这样的“五大员”。他们在会前就已对诸多民生问题进行了深入调查,提出了颇有建设性的思路。“编外”代表、“编外”委员,使“两会”上会场有了浓浓的“草根味”,有了社情民情的“直通车”。“草根”从基层来,对民生疾苦感受最深,了解最多,心中有本百姓的喜怒哀乐帐,他们的建言献策含金量很高。“两会”上浓浓的“草根味”,乃是“两会”越来越贴紧百姓、贴紧民生的又一个佐证。
而“编外”代表、“编外”委员们强烈的参政议政意识,评头论足中反映的真知灼见,对正式代表、委员也是一个激励。铁肩担道义,放喉言民意,是人民群众对代表、委员的期待。一个发言,短则几分钟,长则十几分钟;一份提案、议案,短则数百字,长则数千字,然而“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如果不是对社情民意了然于胸,对民生疾苦戚戚于心,建言献策又怎么能振聋发聩,提案议案又怎么能力透纸背?代表、委员为民代言,这些意见一旦在法律上作出回应,就是民声更直接的反映。从这个角度考量,代表委员听民意,不但关系到代表委员的履职,更是关系到政治生活的质量。看看“编外”代表、“编外”委员们的满腔热忱,正式代表、正式委员更是责无旁贷,当仁不让。正式代表、委员与“编外”代表、“编外”委员互动的过程,也是前者把提案议案打磨的更精准的过程。
(责任编辑: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