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规划局》:被贱卖的社会寓言

2012年01月09日 09:55   来源:大众日报   王文珏
    不知如今外片的翻译们怎么了,总把意味深长的片名翻得面目可憎。年初有《命运规划局》,年尾就把《In  Time》硬翻成《时间规划局》,实际上俩片子从立意到剧情,毫无相似。如此牵强附会,敢问这是准备在国内开个“规划局”系列吗?    《时间规划局》,导演安德鲁·尼克尔,《楚门的世界》的编剧。本片中,他再次以拿手的科幻手法,天马行空地讲述了一则充满讽喻和想象力的寓言。

    此次导演的设计相当惊艳。21世纪末,人类命运已改写,每个人只能活到25岁。生命剩余的时间,以倒计时的秒表生长在手臂上。同时,时间取代一切货币:买杯咖啡,需要秒表“刷掉”生命里的10分钟支付,一趟公交车“刷掉”1小时,工作报酬也以时间的形式被“充值”到秒表中。很显然,“钱”多的人,活得长;穷人,没得活。

    主人公威尔生活在最底层的穷人区。他28岁,多活的3年靠他在矿井做苦力、不断兼差,拼命“挣命”。如此辛苦,秒表却很少有超过一天的宽裕,因为还要为母亲不断充值。然而,穷人区物价日日飞涨,咖啡、面包、电费……CPI一飞冲天,不断吞噬威尔的“血汗工分”——生活像一个无底洞,你得不断用生命去填补。

    在酒吧,威尔邂逅大富翁史蒂文。这位活了105年的老灵魂已对生命彻底厌倦,他告诉威尔,人早晚有活腻的一天。自杀前,史蒂文把一个世纪的生命值送给威尔。而那边厢,只有几小时剩余的母亲付不起回家的车费,耽误了输送生命的“充值时间”。在母子争分夺秒地相向奔跑中,母亲最后一秒倒在了儿子的怀抱。那分分秒秒揪心的惨烈,让银幕前的每个人心恸。

    这场悲剧改变了威尔勤恳认命的人生逻辑。他以这100年巨款为筹码,闯进垄断一切资源的富人区,开始了对践踏生命者的报复……    

    不得不说,在这两年的科幻片里,这个科幻基座是非常新鲜而强大的。现实世界中,人们的生老病死,价值体现,都被货币之手摆弄着。但本片中,生命和时间省略了货币这个中间人,直接刀枪相见——时间真的成了生命,赤裸裸血淋淋地彼此消耗,彼此绞杀。这个概念本身承载了无数意义,无数推想和切身联系。只要看懂这个概念,就足以令人对影片油然而生好奇与尊重。它虽披着科幻的时尚外衣,但映照了每一寸流血的现实。

    影片分成截然不同的两个世界,两厢对照:一边是穷人的世界,铁灰,粉尘,嘈杂,匆忙,奔跑,狼狈;一边是富人的世界,充裕,闲适,悠然,光亮,从容。在镜像的反差中,一种映照现实世界的直白残酷而通透。穷人们始终在奔跑,生怕浪费一分一秒。省着,也许就能在这世界上多活片刻,或者为孩子攒出明天的面包钱。透过导演的拆析,我们清楚地看到,正是垄断了交通、银行、水电等等的富人们不断涨价,让生命时间的“通货膨胀”日日创新高。于是,富人寿比龟长,穷人越来越穷,越来越短命,有人走在路上,就因秒表的骤停而戛然猝死。

    但是,在故事里提出问题必然要在故事里给一个解决。对致命资源的霸占,对通胀的制造与输出,阶层自上而下的盘剥,生命看似公平却极端不公的残忍……这些问题导演显然是看到了,点到了,但也就到此为止了。接下来,穷小子威尔闯世界的故事熟门熟路,充满了飙车、打斗、奔跑,与富家女亡命天涯。导演显然无法给一个真正的出口,于是顺科幻之水推商业之舟,让一对小恋人变身劫富济贫的罗宾汉,抢来一百万年分发给穷人。对规则和体制的颠覆下滑成个人浪漫反叛,大河奔涌缩窄为浅浅溪流。

    手臂上,闪动着绿光的生命倒计时秒表,触目惊心。富有,你就能长生不老;贫穷,你就得眼睁睁目睹自己和亲人的离别。如此高段的开场和故事架构,最终越走越单薄,越走越粗糙。堪称经典的设计,却离经典差了好几口气。这片子,既让人击节,又忍不住扼腕叹息。

(责任编辑:王雅洁)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