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法律为中国足球“筑底”

2011年12月23日 09:30   来源:光明日报   言 之
    近期,中国足坛反赌扫黑案的几个“主角”接受审判。法庭外,有球迷打出“愿中国足球从此崛起”的牌子,相信这也是很多球迷要表达的心愿。但仔细想来,这个时候说“崛起”,恐怕早了一些。

    公平,是开展体育比赛的“底线”,也是一切竞争最起码的环境基础。可以说,不公平,无竞争。这次足坛反腐系列案首日即审中国足协裁判委员会原主任张建强,应该说摸准了脉。接下来,随着庭审的不断深入,对中国足球曾经起到极大破坏作用的那些官员、老板、教练、球员自当受到法律的惩处。经过这样的清肃,中国足球的发展环境将逐步健康,最起码,中国足球的“底线”将清晰起来。

    作为中国体育最早进行职业化尝试的领域,中国足球起步早,却走了岔道,其中需要反思的地方实在太多。特别是目前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新问题、新矛盾不断出现,中国足球面临的情况远较过去复杂。足球元老年维泗坦言,他当足协主席时,一年的经费不过300万元。这种情形今天已不复存在。以2003年上海德比假球案为例,上海申花为了获胜,投入资金达550万元,仅送到张建强办公室用以行贿裁判的现金就有70万元。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体育包括中国足球,面对的金钱数额越来越巨大,利益纠缠越来越纷繁,参与人员越来越庞杂,市场形势越来越难测。因而,对管理水平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这对尚未走出“幼稚期”的中国足球来说,无疑是勉为其难。这就使我们不得不联想到若干年前,中国足坛“假赌黑”已成公愤,而司法介入的呼吁却久久得不到回应。今天,法律之手终于伸向足坛,这一“空前”之举,相信不会是“绝后”之措。

    其实,需要法律保驾护航的绝不仅是中国足球。同在体育领域,对国家体育总局原拳跆管理中心副主任赵磊的调查目前已进入司法程序。至于国外,司法对体育的“关照”更不少见。刚刚结束“停摆”的美国职业篮球联赛,就闹到球员将联盟告上法庭的地步。我们的近邻韩国,今年就有47名球员因假球案被终身禁赛,其中37人被判刑。在体育事业比较发达、足球联赛相对成熟的意大利、德国、法国等国家,也时有赌球、假球新闻曝出,尤文图斯、AC米兰、马赛等足坛豪门都曾因打假球被降级。可见,司法介入体育,应该是一种常态。

    作为“世界第一运动”,足球引人关注,因而足坛反赌打黑影响深远。但我们必须看到,在足球这个人们普遍认为“公开度、曝光率和舆论监督强度最高的领域”里,正本清源还要一波三折,对其他领域的监管就更需要加强。也许如现在的股市一样,新低之后还有新低,但中国足球毕竟在震荡“筑底”,也许,这正是我们的希望所在。 

(责任编辑:年巍)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