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知情权,别被“灰霾”

2011年11月27日 13:47   来源:钱江晚报   薛建国

  灰霾天气是如何形成的?是空气中有“超细灰尘”,肉眼根本看不到,它们是谁?又是从哪里来的呢?经过研究,北京大学唐孝炎院士发现,主要来自机动车尾气尘、燃油尘、硫酸盐、餐饮油烟尘、建筑水泥尘、煤烟尘和硝酸盐等。我们知道,灰霾天气有害人体健康,但怎个有害法,没有明确说法。不过,昨天扬子晚报的一篇报道看了令人心惊—— 广州气象专家吴兑经过多年研究发现,灰霾与肺癌有着“七年之痒”,即出现灰霾严重的年份后,相隔7年就会出现肺癌高发期。

  吴专家的研究成果表明,灰霾将取代吸烟成肺癌首因。对肺癌,目前医学尚无回天之术,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公共场所可以禁烟,即使没有禁烟,人们可以选择规避。若大气被灰霾了,地球上的人难不成奔月去?

  11月的一次国际气象会议上,环保部副部长张力军承认:按国标,目前全国70%的城市空气质量达标;如果增加灰霾监测指数,则全国70%城市不达标。气象服务与民生息息相关,但气象部门发布的许多信息总是让人不太好懂。你说全国70%的城市空气质量达标,到底我生活的城市是在70%里面还是在30%里面,这是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有没有可能今天在30%里面,明天又变回到70%里面?

  公民知情权是写进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的,我想气象部门不但要让老百姓知道,而且还要努力方便老百姓查询。现在这个问题没解决,新的问题又来了,按张副部长所说,如果增加灰霾监测指数,则全国70%城市不达标。“如果”之意,即说明还没有进行过,那他怎么判断全国70%城市不达标?总不会随口一说,总该有依据的吧。常理看,这依据足以指向某个具体城市,那为什么不进行发布?是考虑到各个城市的形象,怕影响当地的投资环境,还是担心民众产生恐慌情绪?如果是抱有这样的“大局”意识,认识水平未免太低下了。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此“防”无异于因噎废食。天气灰霾了,你不说,人的感觉在那里;你说了,至少可以让人们采取点防范措施。

  如果你经常说,当地官员也许就当回事了,加大环保执法力度,关停并转污染企业,指数或许就慢慢好看起来,灰霾或许就少下去了。灰霾监测指数要不要增加,打算何时增加,要向社会和公众作个交待。肺癌很可怕,有关公众健康的服务信息不公开和不透明,更可怕。

(责任编辑:年巍)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