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车改革应让民众“看得见”且“摸得着”

2011年11月20日 07:17   来源:红网   绿色引信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事务管理局出台了《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选用车型目录管理细则》,明确要求党政机关采购的一般公务用车和执法执勤用车发动机排气量不超过1.8升、价格不超过18万元;纯电动、插电式混合动力等新能源轿车扣除财政补助后价格不超过18万元。细则自公布之日起实施。(11月19日《京华时报》)

  国家三部门联合出台党政机关采购公车价格和排气量的规定,说明公车改革已经引起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公车18万元的最高限价,将会有效的遏制公车豪华病。细则的出台,意味着公车改革将不再是地方的小打小闹,公车改革即将走进一个全国性的大高潮。这对于希望公车改革的人们来说,确实是一个好消息,大家终于看到了一线曙光。

  现在公车遍地开花,一辆比一辆豪华,就连一个小科级干部都配有好几十万的专车。公车成脱缰野马的原因三两天都说不完,它是特权的代名词,上级享受了哪好意思阻止下级享受?于是大小官员将特权淋漓尽致的发挥出来,公车超标、公车私用成为中国一道特别的风景。

  享受着特权的阶层,他能主动掀掉自己屁股下的特权吗?没有人愿意自己的特权鸡飞蛋打,除非官员东窗事发铃铛入狱,才会终止这些特权的享受。广东省中山市原市长李启红在法庭受审上时痛哭自己“从灵魂深处爱党”,她爱党其实就是爱党交给她的权力。多风光的权力啊,从此要离她而去了,她怎不留念?公车改革,既要治疗公车豪华病,又要治疗公车私用病,两病同治,公车消费数字才能降下来。

  以前很多地方都有过车改,无奈鼓捣出来的法子都不能突破瓶颈,最后都是不了了之。车改为什么那么艰难?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涉及到官员个人的利益,官员的级别越高涉及到的利益就越多,这些已经握在手的东西怎能舍得撒手?官员个人才是公车改革的最大障碍。

  媒体报道,某市去年进行过公车改革试点,取消专车,在公车显目位置贴上“公务用车”的标示,这样的改革能让民众山呼万岁,可是最终虎头蛇尾,热热闹闹一阵子后就消失匿迹了。平日里习惯了公车私用的官员处处受到民众眼睛的监视,如芒刺在背,不方便,也不自在。开始几天还能坚持,三五个月还能坚持吗?领导坐车不方便了,改革还能成气候吗?车改见光死就不奇怪了,公车改革之难也就可想而知。

  公车改革靠一个或几个地方奋战显然是行不通的,既然公车超标和公车私用是我国的通病,那就要在全国上上下下采用统一的行动,多部门联动从根本上治好这两个通病。现在国家三部门出台细则,应该说是严肃认真的,也是有决心的。很遗憾,三部门的细则仅仅对公车采购的价格和排气量做了规定,至于如何去监督,谁监督,违规后有什么样的处罚,都没有明示。看不到监督,看不到追责,我们担心,整个细则最终会不会流于形式。

  无论什么公车,都要让民众既“看得见”又“摸得着”,这才是公车改革成功的标志。比如在所有的公车上一律贴上“公务用车”的标示,这样的车无论开到哪儿,民众一眼就能认出来,这就是所谓的“看得见”,是一种最好的民间监督方式。同时,要有配套的惩罚措施,要让超标购买和违规使用公车的单位和个人受到相应的处罚。为此,有关部门就要开通一条专门的举报途径,让民众知道怎样举报,向哪儿举报,这就是民众的“摸得着”。问一问,三部门愿意这样做吗?

(责任编辑:年巍)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