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北京人大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建议对重建圆明园进行研究论证。关于圆明园的保留现状与需要重建两个意见间的争议已持续多年,“废墟派”称重建劳民伤财,“重建派”则称重建可恢复民族荣光。圆明园官方称可有选择恢复部分建筑,但西洋楼等建筑不重建。(11月18日《京华时报》)
又听到要求重建圆明园的声音,所谓的理由依然如初,不外是“恢复民族荣光、抚平历史伤痕、激发爱国主义情感”云云。可是,这些理由过于牵强苍白,只是沉溺在历史虚幻之中,并无太多实际意义,很难打动人心,更难获得民众的普遍支持。
随着时间的逝去,八国联军侵华已成历史云烟,圆明园的遗址却如一道巨大的刀痕,深深地印下昔日的耻辱,亦是展示封建帝国虚弱无能的一个印记。应该说,看到夕阳下的圆明园遗址,每位中国人都会为之震撼,牢牢记住那段屈辱的历史片段,激发起民族当自强、国家需强盛的奋发意识。这片残缺的碎砖瓦砾,有着独特的历史价值,它在历史上的地位不可磨灭。如果换成一个崭新的圆明园,除了徒具美轮美奂的观赏性,很难想象会有如此强大的视觉冲击力,能让国人想起那段耻辱。
历史的伤痕已经通过史书、遗址、碑刻记载下来,还将世世代代传递下去,并不会因为圆明园的重建而被抚平。何况也没这个必要,重建圆明园要耗费巨额资金,动辄就是数十亿、上百亿元,却只是复原一个皇家园林罢了,与民生福祉毫无干系。圆明园本是清朝模仿西方建筑艺术,结合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所建,号称融汇世界建筑大全,被誉为“万园之园”。圆明园确实具有建筑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但只是昔日皇室的私家后花园罢了,虽是用民脂民膏所建,却与广大民众无缘。可如今皇帝都没了,重建圆明园又有何意义?
反对重建圆明园,就是反对这种无意义、无价值的浪费。一个国家的强大,并不是建立在修复遗址之上,而是要能确保国民生活幸福,让广大民众分享国家发展的成果,不再忍受饥饿、恐惧的困扰,拥有言论自由、人身安全等基本权利保障。如果孩子没有牢固的校车接送、无法保证安全回家,公民不敢生病、不敢消费、老无所养、老无所依,那么,这样的国家,无论建造出多少个圆明园,无论发射多少艘飞船,举办多少次世界级盛会,也难于堪称“强大”。
(责任编辑:李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