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新华视点”栏目报道,杭州市自2009年开始实行公车改革以来,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两年来公车改革初见成果,两批车改单位公车开支都下降30%以上,共节约公务交通费用3442万元。杭州车改所获得的正面经验,值得各地政府参考和借鉴。
杭州车改的基本理念是“单轨制、货币化、市场化”。单轨制是指公车统一上缴处理,货币化是向公务员发放交通补贴,市场化是指成立公车服务中心、对留用车辆实行市场化管理。这个模式综合了“货币化”和“集中管理”两种车改模式的优点,既考虑了公务交通的便利和公务员的感受,又回应了社会关切、降低了行政费用。其最大的效果是基本杜绝了公车私用、公车超编等积弊。应该说,杭州车改模式是比较符合国情实际的。
有舆论认为,杭州车改并不彻底,一方面是给公务员发放“车贴”,另一方面是仍然保留了相当数量的公务用车。这样的批评未必不对,但对于艰难破题的公车改革而言,又多少有点求全责备的味道。从人们的经验看,权衡各方利益的“折中”改革方案,往往是阻力较小、容易推行又能够见到成效的。现行公务用车制度实行多年,公务交通费用由公共财政统包的观念根深蒂固,公车包袱又很重,在这样的情形下,公车改革要想做到一蹴而就,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辽阳市弓长岭区曾经实施过一次“彻底的”公车改革,但社会反响和实际效果并不好,改革方案最终夭折。与其在车改方面走太多弯路,经历不必要的反复,不如采取渐进的方式,这大概是杭州车改得出的一个重要经验。
从社会整体环境看,公车改革的条件已经初步具备。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社会交通服务水平的不断改善,让人们对“专车”的依赖已经有所减轻。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深化,用车概念的转变,让越来越多的公务员习惯于使用私家车。在国家严格控制“三公”开支并对公车实行专项治理的情况下,公车浪费和公车腐败已经有所遏制。而杭州等地已经实行的改革,又为更广泛的公车改革提供了借鉴。即使以杭州的“折中”方案及其效果来衡量,如果在全国范围内能够实现公务用车开支下降30%,所节省的行政费用将是一个非常惊人的数字。全国范围内的公车改革,可能已经到了一个水到渠成的地步。
如果以渐进思路来考虑公车改革,不妨采取一些积极稳健的措施。首先是允许各地根据自身情况制定改革方案,不一定要采取“规定动作”,但必须达到公车经费下降的最低限。此外,各地制定公车改革从部分试点到全面推行的时间表,既要避免车改躁进所导致的行政资源浪费,又要避免公车问题的久拖不决。另一点,公车改革方案要参照各地公共交通发达程度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条件好的地方应鼓励公务员购买私家车,促使用车观念的深层转变,经济欠发达和交通不便的地方则应优先保障公务交通的便利。
公车改革是涉及政府形象和行政效能的一项重要工作,它不但需要良好的制度设计,也依赖于行政观念和执政理念的深刻转变。公车改革不仅要实现行政经费的下降,更要促进廉政观念的树立和服务型政府的建立。由此来看,实行由点到面、由表及里、逐步推进的公车改革方案,应该是一种最优选择。
(责任编辑:李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