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贵阳市的周先生发现,市场上1块钱一包的300克碘盐没有了,只有1块5一包350克的盐。换个包装,只多了50克,就涨价5毛钱。贵州盐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说,这并不是换包装涨价,而是盐业公司推出的绿色食品盐,它是一种普通食盐升级换代产品,是由国家权威部门认证,并获得“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是一种不含任何添加剂、无污染、安全、优质的食用盐。(10月27日《黔中早报》)
吃了这么多年的食盐,居然还需要“更新换代”,真的还是第一次听说。现代工业化生产早就能够保证食用盐的质量,不可能存在什么安全性的问题。如果按盐业公司的逻辑,难道以前那些没有“绿色食品标志”的食盐是既含添加剂又有污染,还不能保证安全的劣质食用盐?
现代科学告诉我们,食盐的生理作用是补充人体必须的氯离子和钠离子,在碘缺乏地区,可以同时加入碘元素来预防碘缺乏病。可以说,再“绿色”的食盐,里面含有的成分也是氯化钠,老百姓的身体需要的也是氯化钠。只要产品合格,多便宜的食盐都应该能够满足老百姓的需求,根本不需要什么升级换代。
据说,在超市里食盐的品种有低钠盐、植物碘盐、硒强化营养盐、锌强化营养盐等很多种,这当然是商品经济市场繁荣的表现。但本应功能单一的食盐居然被商家细分为不同的种类不同的档次,不禁让人联想起某些药厂铺天盖地的补这补那的广告,说白了就是炒一些概念赚老百姓兜里的钱。
对于市面上300克1块钱的碘盐断货,有关部门说“到了年底,食盐产区的生产设备需要维护,暂时影响了小袋食盐的生产”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即使设备维护,也不可能完全停产影响百姓生产,而且同一个厂家,断货的只有售价较低的小包装食盐,而价格较高的新产品却货源充足,这本身就耐人寻味。
老百姓10包、20包地一下子把库存的小包装食盐抢购一空,其实已经能够说明百姓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当然,如果真的没有了便宜的食盐,老百姓同样会吃那些“更新换代”的“绿色”食盐。但正如周先生质疑的那样,作为一家国有大型企业,盐业公司在这么做之前,是不是应该先开个听证会,让老百姓也参加一下意见?
(责任编辑: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