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没有农民”就不能参加“农运会”

2011年10月26日 08:03   来源:红网   乔志峰
    深圳因无农民拒绝参加省农运会。10月20日至28日,广东省第二届省农运会于江门举行。深圳决定弃权,深圳农林渔业局方面解释称,自2004年“村改居”完成后,深圳已经没有农民。“我们不搞形式主义,所以不参加。”经广东省农业厅多次协调,最终深圳的农业企业派出代表,以观摩形式出席,但不参加比赛。(10月25日《京华时报》)    

    没有农民,所以不参加农运会。这理由听起来头头是道,其实并不“科学”。参加农运会的就一定必须是农民吗?未必呀。2001年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体操冠军张尚武爆料称,2001年他参赛时并不是大学生,为了参加比赛,领导让其充当北京体育运动学院的大一学生,“因为我年纪小,不足18岁,年纪稍大的队员,充当大四学生”。大运会理应是大学生参加的运动会,职业运动员竟能冒充大学生参赛!实际上,一直以来体育界年龄造假、身份造假的传闻不绝于耳,尽管大部分最终都不了了之,但都一再印证了那个颠扑不破的真理: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黑猫白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连世界大运会也能塞进“冒牌货”哩,何况区区一个省内的农运会乎。没有农民?那好办呀,“造”几个出来呀。不就领导一句话的事情嘛。只要领导点头,弄俩火星农民参会也并非难事。    

    中国自身的运动会名目之繁多,更是令人眼花缭乱。全运会,城运会,农运会,很多省市有自己的运动会,很多行业和系统也有自己的运动会,甚至大学生有大学生的运动会,中学生也有中学生的全国赛事……一个个你方唱罢我登场,好不热闹。    

    为什么部分国人对运动会和竞技体育如此情有独钟?最主要的估计还是为了所谓的“社会效益”——在“金牌体育”的大旗下,运动会是最短平快的“形象工程”之一,不仅举办一届“成功”的运动会能够带来显赫的政绩,就连在运动会上多收获几枚金牌也能让一些人兴奋好几年哩。在此风气之下,为了运动会和夺金牌“举全市之力”、“举全省之力”甚至“举全国之力”就不难理解了。另外,我斗胆猜测,运动会热的背后或许还有着“经济”方面的动力。虽然很多运动会都是“赔本的买卖”,但筹办运动会时巨大的投入和繁杂的工程建设,能给某些人带来多少“先富起来”的机会啊。    

    窃以为,深圳以“没有农民”为由拒绝参加省农运会,实在很傻很天真:一是失去了一个展示深圳实力的舞台,二是失去了争取专项拨款“风光”一把的机会,三是很可能会得罪“上边”——我搞活动你都不捧场,今后还咋让我“支持”你的工作?希望深圳不要在糊涂的路上愈走愈远,能够早日认识到自己的失误。亡羊补牢、未为晚矣,这次运动会错过了不要紧,下回主动点就扳回来啦。比如,“举全市之力”争取个主办权啥的。

(责任编辑:李志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