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评论频道 > 观察家 > 正文
中经搜索

"收入二三十万"的"农民"有多少?

2011年10月08日 14:13   来源:中国江西网   柏文学

  黑龙江垦区宝泉岭梧桐河农场农民刘贵夫说,他和儿子二人今年种了500亩水稻,长势超历史的好。马上开镰了,一年二三十万,轻松地就挣到了,而且共产党现在就白给他好几万。记者说,在黑龙江垦区,像老刘这样的农民属于一般水平。(据10月8日央视网)

  党的惠农政策,让农民的收入实实在在有了提高,农民的日子比过去好多了,这毋庸置疑。但是说“年收入二三十万”的“黑龙江农民”,在垦区还“属于一般水平”,就让人惊奇了。“一般水平”的概念,大约就是“平均水平”吧。“年收入二三十万”,应当超过了公务员,超过了垄断国企职工,更超过了教师。这不意味着,黑龙江垦区的农民们,从整体上超过“小康”、直奔“大康”了?

  而且新闻题目《黑龙江农民自曝年收入二三十万 称党白给好几万》,具有很大的诱惑力。黑龙江农民自曝年收入二三十万,给人感觉是,黑龙江的农民们,年收入真真实实达到二三十万。浮想联翩的读者,或许会认为中国的农民们都已经富起来了。可是笔者的弟弟妹妹和亲戚们都是农民,而且都在全国算是富饶的江苏省,他们年收入都还只有二三万。其他新闻上关于农民的艰辛却历历在目。

  笔者首先质疑,黑龙江垦区有多少农民?黑龙江有多少农民?黑龙江农民的年收入平均多少?另外,黑龙江垦区的承包机制是什么?谁有资格去承包500亩土地?之所以要甄别这些问题,是因为防止新闻的以偏概全,以点盖面。谁也不能否认,制约中国现代化和小康的瓶颈,最主要是农民的生存困境。两亿农民工离乡背井,常年在外打工,工资只有1千多甚至几百元,这就是中国农民的现状。

  前天网络热议,总理视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问到一位学生买的煮鸡蛋是多少钱,回答是0.5元钱。网友们难以置信,因为生鸡蛋的价格都是1元以上1个,北航的鸡蛋怎么那么便宜?经过解释,是因为国家和学校对学生食堂都进行了补贴。人们追问的是,北航是否对所有的学生食堂都进行了补贴?是否常年补贴还是总理视察期间才有补贴?全国所有高校的食堂是否都有补贴,鸡蛋是否都5毛?

  这里所反映的是,新闻的真实性和可信性。北航那位被总理问到的学生手上的鸡蛋花了5毛钱,是真实的,但不可信。为什么?因为这不是全面的真实,只是局部的真实。临时补贴或长期补贴的真实没有反映出来。这很可能会误导总理,以为全国高校所有的学生食堂常年供应的煮鸡蛋都是5毛钱。刘贵夫父子种稻年收入二三十万是真实,但是“黑龙江农民年收入二三十万”,可能就不是真实。

  

(责任编辑:胡可璐)

分享到: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观察家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