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评论频道 > 观察家 > 正文
中经搜索

“天下无牛”不应当是郑渊洁一个人的童话

2011年09月30日 08:25   来源:红网   李振忠

  9月29日《北京晨报》报道:老早就听说火车票难买,节前火车票更是“一票难求”。28日,童话大王郑渊洁专程坐地铁找到一家火车票代售点,购买10月1日北京西至郑州的票,排队一个多小时,结果不出所料:“无票”。但他同时从网站上查到,黄牛有票,但要加价。郑渊洁在微博上直播与黄牛交涉过程,并向“铁道部长”发出微博质问。

  其实,郑渊洁亲自买票本身就是一个“童话”。身为名人,童话大王,公众人物,又有助理,一旦出门,除了私家车之外就是飞机,很少有机会会去体验坐火车。即便是这一次买火车票,也仍然是一种社会体验,是“想帮助理买一张10月1日去郑州的火车票”。因此说,郑渊洁买火车票其实就是一个体验式的“童话”。这里绝不是在否定郑渊洁的民生体验,反而是一种褒扬,假如我们的作家群体都能够脚踏实地的为老百姓写点什么,为老百姓呼吁点什么,为老百姓争取点什么权益,岂非均应当向郑渊洁学习?从这种放下身段进入“童话”做起?

  一个常识告诉人们,有火车票的地方就有“黄牛”。换句话说就是,有火车站有火车的地方,均有“黄牛党”。即便近些年来铁路部门打击“黄牛党”以来也同样“黄牛”大行其道。近年来的以往,铁路部门公安部门打“黄牛”频频出招,但真正起效的时候又有多少?又比如打击卖淫嫖娼,打击年年有,真正“打死”“打残”的时候又有多少呢?这也就是年年扫“黄”——黄牛党,不太见效的实际情况。

  温州动车事故的最终结论仍然如同“黄瓜菜”一样晾在一边,事故原因仍然在云里雾里。而无论是动车事故,还是其他铁路事故,都难逃左手监督右手的尴尬。没有完全独立的调查组,没有严谨科学的态度,没有站在乘客一边的实事求是,铁路部门的问题就永远难以消除。就如同刚刚发生的列车长带头殴打致死同为铁路职工的事件一样,铁路部门的大大小小的官员权力人士,上到列车长下到服务员,再扩展到售票员,人人均可以以岗谋私、以权谋私、甚至以权致死人命。名义上是服务,实际上是谋私,这就是为什么售票窗口买不到票而“黄牛”手里票源始终充足的全部猫腻。

  天下无“牛”不应当是郑渊洁一个人的童话,它至少还应当是铁道部长及各级铁路部门官员的童话。当真正有官员也参与到体验买票的行列中来,广大乘客的“买票不难”的童话才能实现。这也就好比那些“体验乘公交”的各级官僚一样,在某市长某书记任上为官一任数年之中,只大张旗鼓的众星捧月闪光灯无数中“伪体验”了一次,又怎么可能不总生活在“何不食肉糜”的童话之中?因此说,郑渊洁理想中的“天下无牛”的童话,最应当由铁道部门官员来撰写完成。

 

 

(责任编辑:胡可璐)

分享到: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观察家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