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藩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崇商课

2011年04月09日 07:03   来源:红网   汪贵杰
    “当你40岁时,没有4000万身家不要来见我,也别说是我学生”。4月4日,北师大教授董藩微博之语立刻在网络上引起巨大争议。其中,大多数是持批评的态度,认为过于追捧金钱,是教育功利化的注脚,会造成学生的价值观的扭曲,是高等教育的悲哀,云云。    

    无独有偶,在最近的一次企业高管人员培训班上,中国科技大学的一位教授也持类似观点:商学院毕业的学生不会赚钱,那商学院就白上了。这位教授就是教导其学生要学会快速的赚钱!要赚大钱!仔细想想不无道理,商学院就是培养商人的,不会赚钱的商人那还是成功的商人吗?这次又听到董藩的如是说,很是欣慰。在外资企业到中国攻城掠寨的情况下,在我们消耗资源制造一双100美元的耐克鞋,只能赚到可怜的1美元境况下,大学教育应该放在下清高,卸下面具,赶快大胆地教学生怎么赚钱。    

    判断别人言语的是与非,应当考虑说话的具体语境,这是常识。教育学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则就是因人施教。董藩的赚钱论,不是针对中小学生说的,也不是针对军校、政法大学的学生说的,而是针对房地产专业的研究生说的。大学教育是职业教育,应该有别于中小学注重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培育学生“三观”的基础教育,侧重于培养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和职业技能素养。房地产专业研究生的目标自然是培养房地产业的高级人才,对一个经济人提出量化的财富指标,培养其创造财富的价值观,是对特定的人说了正确的话,也符合董老师的专业身份,大家别错把董藩当成政工干部或德育教授。    

    如果把董藩的言话解读为“追捧金钱,否定多元的价值观”,未免过于狭隘。按此逻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有把精神文明建设放到一边的嫌疑,这显然是笑话。同理,董藩要求学生能赚多少钱,并不意味着倡导唯钱是图。这不仅没有否定多元的价值观,恰恰相反,而是让大学的教育由传统的高大全教育,变得职业化、现实化、多元化。目前大学教育的悲哀就在于习惯崇高的说教,使得学生心怀鸿志走向社会后,不禁感叹理想太丰满,现实太骨感。骨感的现实让中国已成“书香”社会。本科毕业赚不到钱就读研,研究生毕业赚不到钱就再读博,文凭普调之后,钱包依然干瘪。我不反对多元价值体系中的淡泊名利观,因为穷困者需要精神自慰,富有者需要心灵救赎。但在洋企业在中国疯狂淘金的时候,不应让淡泊名利成为目前国情下的主流价值观。要实现中国民族的伟大复兴,落实在个人身上就是为社会多创造财富。    

    对董藩赚钱论的奋力棒杀,是传统轻商的思维定势作崇。中国传统文化重文轻理,重工轻商,商家不入“三教九流”,也是导致中国近代逐步落后于世界的原因之一。我们没有经历资本主义社会就进入社会主义的商品社会,还缺乏推进商品社会繁荣应有的商业理念的启蒙。仇富轻商仍然烙在脑海,让我们人格分裂,谁都想赚钱,但又对别人谈钱表露不屑。我倒希望更多的大学老师象董藩以及那位中科大的老师那样把崇商的理念传递给学生,给我们的社会输送创造财富的动力。    

    董藩赚钱论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崇商课,从其不带假面具的调侃诤言中,我们能看到一颗望徒成才的拳拳之心,其直率真诚的为师风范值得尊敬。大学职业教育就要这样面向现实,落在实处,教育骨感一些,也许现实就会丰满一些。

(责任编辑:李志强)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