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评论频道 > 观察家 > 正文
中经搜索

垃圾分类 管理不能缺

2011年03月17日 06:58   来源:人民日报   刘毅
    垃圾分类是个老话题。11年前,原建设部公布首批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城市名单,北京、上海、广州等成为首批试点的8个城市。如今,这些城市的垃圾分类收集进展仍不明显,垃圾分类的系统建设和运行体系尚未形成,垃圾分类回收执行情况很不乐观,有的地方甚至仍然在原地踏步。

    垃圾分类推行十年仍然停留在“试点”阶段,大部分分类投放垃圾箱形同虚设,原因何在?

    有人说,这与市民的环保意识不强、垃圾分类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不高有很大关系。一项统计显示,在北京,逾六成被访者不能做到垃圾分类。上海市新龙路朗润园是2007年全市第一批推行生活垃圾“四分法”(即按玻璃、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进行分类投放)的7个试点小区之一,其知晓率达到95.1%,参与率为80.7%,不过分类准确率只有55.7%。

    然而,“板子”不能都打在市民身上。实际上,市民的环保意识不强、垃圾分类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不高,很大程度上是政府部门宣传不到位、制度不完善、不可行造成的。在很多城市的小区里,摆放的垃圾桶上写着“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其他垃圾”,但缺乏详细标示和宣传告知。经常有居民提着垃圾袋过来,左看右看,不知放入哪个垃圾桶才好,最后随便一扔了事。

    上海以前实行生活垃圾“四分法”,在大多数居民区的试点效果都不太好。据报道,上海市将逐步推行生活垃圾“干湿分离”,把“四分法”简化为“两分法”,按照“厨余果皮”(湿)、“其他垃圾”(干)进行分类投放。这样简单易懂的分类,才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效果可能会更好。

    市民进行垃圾分类的积极性不高,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环卫部门混装垃圾、混合收集、混合运输的问题依然比较普遍。市民看到这种状况,怎么能不觉得分类是白费劲?后期处理“大锅烩”,是导致前期分类不到位的重要因素。

    可以说,垃圾分类不到位,和政府部门管理缺位有很大关系。长期以来,轻源头减量,重末端治理,使垃圾管理重心出现偏差。在环保先进国家,政府对垃圾事业的投入,约2/3是花在了前端减量上,但在我国,大量的资金都用于购买垃圾车、垃圾桶、建垃圾处理厂等末端治理方面。随着生活垃圾产生量持续快速增加,垃圾烧不胜烧、埋不胜埋,导致很多城市面临“垃圾围城”的被动局面。

    垃圾分类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能否做好,关键在于政府的决心。加大人力、物力的投入,建立完善的激励约束机制,调动全社会力量参与,将垃圾分别投放、分别运输、分别加工利用和处理等环节一个个落实好,这样才能抓出成效。

    可喜的是,最近不少城市在垃圾分类管理方面开始动真格。2月17日,《广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暂行规定》正式公布,这是中国内地第一部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的暂行规定。北京市今年也有望制定出台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投放、运输、处理都将有法可依。

    期待这些规定切实可行并落到实处,使垃圾分类早日结束试点状态,让大量垃圾能够“放对地方”,成为宝贵资源,实现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双赢。

(责任编辑:年巍)

分享到:
延伸阅读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观察家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