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求民意是一种行政艺术

2011年03月17日 06:38   来源:广州日报   魏英杰
    事实上,这一场争议并不单纯因为地铁建设和绿化保护之间产生矛盾,更是出自于政府行政与民意回应的关系。征求民意是一种行政艺术,考验着政府部门的行政智慧。

    几年前到南京一游,留下不少深刻印象。其中一个记忆是,许多道路两旁都长着高大的梧桐树,茂盛的枝叶为路人挡住了阳光,带来了习习凉风。这种城市风景已经不多见了,大概只有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才能在城市里普遍看到。如今,许多城市都是房新树小,散发出一股功利主义气息。

    这说明,要么南京的道路建设相对滞后,所以这些大树得以存留;要么就是,南京人对这些法国梧桐树很有感情,舍不得移除。事实证明,这些大树之所以还能够成为一道城市风景线,只不过是因为还没有到移走它们的时候。日前,当地就传出因地铁三号线施工建设,准备迁移超过600棵行道树的消息。而事实上,有的路段上的数十棵法桐树已经“被剃了光头”。

    此举立即引起了公众的极大关注。在微博上,相关消息被到处转发,许多名人也参与其中,当地媒体也及时跟进,转达了网友的关注和质疑。近日,南京市政府正面回应,表示将广泛听取民意,优化地铁设计方案竭力保护沿途法桐树。一位副市长还明确表示:“树也是有生命的,我们要用尊重生命的态度来对待每一棵树的移植和养护工作。”

    事实上,这一场争议并不单纯因为地铁建设和绿化保护之间产生矛盾,更是出自于政府行政与民意回应的关系。南京政府部门目前对民意的回应可谓积极,所采取的各项措施也有利于保护大树,减缓舆论压力。但是,为何地铁施工在即,才来征求民意,临时修改施工方案?这明显表明,当地以前或者根本就不把这当作是一个问题,或者就是重视不够。而眼下所有的举动,实际上都是在被动回应民意,弥补此前工作上的不足之处。

    亡羊补牢,犹未为晚。个中教训,却不能不吸取。一般而言,法规制度和政策措施涉及广大公众利益,理应事先征求民意。这是行政公开的必然要求。倘若当地在设计地铁方案之时,就把这件事情拿出来让公众讨论、商议,并把最终方案公之于众,肯定不会像现在这样陷入被动。

    话说回来,政府行政可谓事事涉及公众利益,在操作上不太可能什么都拿出来讨论。所以,即便有规定有需要,什么事项有必要征求民意,什么事项不妨直接操办,对政府部门也是一种考验。换句话说,征求民意是一种行政艺术,考验着政府部门的行政智慧。譬如垃圾分类这件事,有的城市正在搞试点。有的城市不仅事先向公众征求垃圾分类办法,还面向社会征集垃圾桶设计方案。整个行政决策过程都有公众参与其中,不仅可以获得宣传效果,赢得公众信任,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公众质疑。

    就南京“法桐之争”而言,不管最终采取什么方案,地铁施工与绿化保护的矛盾仍然存在,争论的结果无非是少移走多少大树的问题。但从行政公开的角度,征求民意这个环节却必不可少,个中涉及的是政府施政的合理性问题。记得几年前,南京规划建设一条道路,可设计方案却一举劈开南京大学等三所高校,这在当时也引起了舆论质疑,认为此举“对百年历史文化积淀的破坏无法挽回”。说白了,这和今日的“法桐之争”不无相似之处。

    可见在这方面,当地原本已丢了不少分,接下来就看相关部门如何采取措施,畅通民意,以挽回政府形象了。

(责任编辑:年巍)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