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重解读河北李衙内的“炫父”心态

2010年10月19日 08:09   来源:扬子晚报   朱述古

  10月16日晚,一辆黑色轿车在河北大学新校区门口撞倒两名女生(其中一名抢救无效当晚死亡,另一重伤者已脱离危险转院治疗)后,司机不但没有停车,反而继续去校内宿舍楼接女友。返回途中被学生和保安拦下,但该李姓年轻男子却高喊“有本事你们告去,我爸爸是李刚!”后经记者多方了解,该男子父亲确为保定市某公安分局副局长(今日本报A18版)。

  读罢这则新闻,我在愤慨之余不禁想到,这个李“衙内”当时的心理状态还真值得剖析。众目睽睽之下,开车撞死人还可以若无其事去接女友,情绪何其“镇定”。被众人拦下后高呼父亲的名字,对家父的权力影响又何其自信,水浒上的高衙内也不过如此。这位李衙内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官二代”骄横性格的典型读本。

  解读之一,高喊父亲姓名为何成为李衙内的“危机公关”?

  按说,这位李衙内还真是个愣头青。当被众人围住之时,他以为喊出自己父亲的名字就可以唬住众人,殊不知这恰恰把自己和父亲双双置于舆论漩涡。试想,如果这位公子哥儿再“成熟”一点,低调一点,出事后悄悄给家父发了短信,由父亲暗中做工作,应该比当众高喊父亲的名字更于己有利。但换一个角度看,李衙内如此高调的姿态,肯定非一朝一夕养成。也即是说,正因为此前借助父亲大名占尽了便宜,才会有“权力通吃”的心理状态,也才有紧急状态下喊出父亲大名的自然反应。

  解读之二,家有“衙内”的官员是否会有公信力?

  从常理讲,有其父必有其子也好,有其子必有其父也好,都属于典型的有罪推定。官员优秀并不意味着官员子女优秀。与之同理,官员子女不可一世,并不一定意味着父母不可一世。具体到李氏父子身上,儿子违法犯罪,应该自己担责。李刚是不是个好官员,不能凭儿子的表现来断定。但从网络上的反应看,公众对身为父亲的李副局长的声讨,几乎盖过了交通肇事者本人的谴责。其实,不应该责怪网民们缺乏理性,因为“子不教父之过”本是中国人广为认同的伦理逻辑。一位好父亲应该教会孩子遵纪守法,尊重生命,勇于负责,作为官员的父亲还应教会孩子正确对待权力。很显然的是,身为领导干部的李刚并没有尽到责任。一个不合格的父亲,很难成为一名群众拥戴的官员。

  解读之三,官员父母该怎样对待子女的错误?

  一声“有本事你们告去,我爸爸是李刚”,无疑将李副局长从幕后拽到了台前。时下,死者冰冷的尸体摆在太平间,伤者伤痕累累的躯体躲在病床上,李副局长如果保持沉默,不仅缺乏一位领导干部的应有觉悟,也缺乏一位父亲起码的人性。而更令人关注的是,对于自己那不争气的“公子”,该是从严法办,还是网开一面,会不会接见一下死者和伤者的父母,会不会表示一下歉意,李副局长应该摆出明确的姿态。往更深层次里说,自己培养出这样一位没有人性的儿子,李副局长会不会反省,会不会忏悔,都是摆在面前的不容回避的考卷。从更宽的视野看,怎样对待子女的错误,完全可以成为考察官员品质的试金石。

  一句“我爸爸是李刚”是对民意的极端邈视,更是对社会公平的公开叫板。但需要弄清的是,只要官员能够严格自律,并在子女面前以身作则,就不会有“官二代”的嚣张。当官员子女拿父母声名拉大旗作虎皮时,每一个“李刚”都应该感到耻辱。

(责任编辑:李志强)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