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妨给上市公司套一个环保箍

2010年07月14日 08:41   来源:沈阳晚报   宣华华

  在造成福建汀江重大污染9天后,紫金矿业最终于7月12日披露了位于福建上杭的紫金山铜矿污染事件状况。目前,这一事故已导致当地棉花滩库区死鱼和鱼中毒约达378万斤。(中广网7月13日报道)

  堂堂一家知名上市公司,在造成河流重大污染事件之后,未曾第一时间对外发布公告,采用试图隐瞒真相的冷处理,既是对广大公众股东不负责,更是对当地群众不负责。看来,在“环境保护重于泰山”的语境之下,亟待给上市公司套一个环保箍。

  对于许多公众来说,所谓“上市公司”几乎停留于“圈钱公司”的面貌,它们只顾忙于在资本市场上吸金揽银、啃噬散户,却并不注重承担与此相应的社会责任,比如环境保护、公益事业等。很显然,其根源在于证券市场的制度缺失,未对上市公司形成硬约束。

  其实,早在2007年,国家环保总局联合证监会,已经推出了“绿色证券”政策。其政策核心,主要在于把好“入口关”,防止高污染企业上市圈钱。但其缺漏是,对于已上市的高污染企业,仍缺乏一套防范和惩治措施。如此一来,经过“包装上市”圈到钱后,高污染企业仍敢于“轻装上阵”,也使得“绿色证券”政策被虚置。

  对此,我们应当首先认清的是,上市公司作为公众公司,为公众所持股,服务于公众利益,企业对股东负责与对社会责任在逻辑上是完全一致的,比起普通的公司更应该注重承担社会责任。因而,在环境保护这类攸关公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上,就必须对上市公司提出更严格的要求。事实上,这在证券市场先发国家,早已形成一种“国际惯例”。

  为长远计,环保部门和证监部门必须协调行动,针对上市公司特别是高污染企业,在信息披露、再融资计划、高管减持等事关上市公司发展的重要事项上,统统与上市公司履行环保责任挂钩。对于发生诸如造成重大污染、瞒报污染信息等问题的上市公司,就应当在证券市场上实施最为严格的惩罚式监管,如增强信息披露密度、冻结再融资、冻结高管减持等。

  透过紫金矿业的所作所为,已经非常充分地显示出,我们正面临一个极为严峻的挑战:上市公司已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假如不能给上市公司套上一个环保箍,证券市场所带来的资金密集优势也将造成一场环保灾难。这是我们所绝不愿意看到的。

(责任编辑:胡可璐)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